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茅盾文学奖评选引争议:等于“主席文学奖”?

2011年08月15日 11:05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茅盾文学奖:矛与盾,攻与守

  第八届“茅奖”评选正在“封闭进行”中,围绕评奖的变革与结果,种种争议也在持续展开中

  本报记者 陈熙涵

  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名单,曾经是读者观察中国小说创作现状和动向,买书、读书的重要指南,然而如今,它风光不再,而且争议缠身,“评选标准不当”、“评选办法不透明”等等,被挑了不少毛病。近日,随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81部入围作品名单公布,种种争议再起,比如这份单子上排名前10的入围作品的作者,竟有8位是各地作协主席或副主席;又比如网络文学作品几乎已全军覆没,仅剩《遍地狼烟》一根独苗入围,排名还非常靠后,有人据此质疑:“茅奖接纳网络文学,只是故作姿态而已。”

  面对争议,文学评论家、茅盾奖评委之一雷达表示,处在如此一个文化多元的年代,权威的消解似乎是必然的。而时代在变、观念在变,评奖的标准和方式必然也要变。本届茅盾文学奖在评奖程序上作了重大变动,如推出“实名制投票”、“接纳网络文学参选”、“扩大评委地域性”等,表明了与时俱进的决心;但这些变化也把评选推上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是变革的初衷与结果能否“对接”,必将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焦点。

  首次“实名制投票”,行吗?

  “投票采取实名制”,被认为是本届“茅奖”评选最“重大”的改革。对此,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实名制有利于增强评委的责任感、增加评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主办方还制订了“投票、计票在公证机构监督下进行”、“各轮获选作品篇目向社会公布”等系列措施。

  然而,对于“实名制投票”,清华学者肖鹰从一开始就质疑。他认为,如果评委缺乏判断力,或者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那么“实名制”不仅不能带来评奖水平的提升,反而为无效评选甚至不端评选提供了“合法性”,“它必将伤害评委个人的自尊心和表决自由”。评论家白烨的观点更加具体而直接,他说:关键在于“公开透明”的背后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茅盾文学奖意味着巨大的利益,作品一旦获奖,书会大卖、人会大火,名利双收。这就使得一些人对获奖与否过度在乎,难免发生各种事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红梅则说:“我觉得这个新规则很‘怪异’,诺贝尔奖、布克奖和其他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奖迄今为止都采取匿名制票选。”说白了,文学圈就这么一点儿大,评委和参选者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多是熟人、朋友,在此背景下搞“实名制”,很可能就会变成“人盯人”——不少专家由此担心这一招反而“无助于文学评奖的公正”。

  接纳网络文学,是故作姿态?

  第八届“茅奖”初评结果令很多网民失望,因为网络文学作品几乎已“全体阵亡”,对此的争议是:究竟是网络文学作品本身不过关,还是茅盾文学奖“根本上”就没有接纳网络文学?

  就在初评结果公布的第二天,新浪微博就此话题展开调查,截至发稿时,认为“网络文学质量不过关”的网友占46%,而认为“茅奖并未真正接纳网络小说”的占44%,还有10%的网友称“说不清楚”。

  此前,这回到底有多少部网络文学作品参评,就惹出了议论,有说8部的,也有说7部和6部的。争议源于两部作品,一部是被称为“第一部申报茅盾文学奖的网络小说”的《橙红年代》,但因为出版时间在2011年4月,不合“2010年出版的实体书”的标准;另一部是王海鸰的新作《成长》,虽然由新浪网推荐参选,但作者本人是“传统作家”,而作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只不过新浪享有电子版权。

  至于另外6部——《遍地狼烟》、《青果》、《从呼吸到呻吟》、《国家脊梁》、《办公室风声》和《刀子嘴与金凤凰》,也有些说法。其中郑彦英的《从呼吸到呻吟》,由起点网推荐而获得参评资格,但它显然有别于读者对网络文学约定俗成的认定:并不是在网络上率先发表,语言不具网络特色。另外,《青果》的作者顾坚称,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地道传统作家的地道网上写作,也并不能算真正的网络文学。

  对于除《遍地狼烟》外网络文学均告折戟的结果,网友“孤本低调”表示认同:“作为一名看了不少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得不感慨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的差距,网络文学追求表面的东西,没有更深的内涵。”但“力挺派”质疑,网络上的作家千千万万,真就没有超越主流的精品吗?是不是“茅奖”评委从内心排斥网络文学作品?

  针对网友的不满,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评委对记者说,他们不存在偏见,“从我来说,放在案头的就是文学作品,没有网络和非网络之分。”胡平则解释:“根据评审条例,参评的网络长篇小说必须是图书形态,要求经过严格的编辑、校对和审定。出书不仅是个形式,也是一道遴选,在这一点上,对所有参评作品都一视同仁。而事实上,最优秀的网络文学基本都已出版成书了。评奖面对的真正问题是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文学有专业标准,茅盾文学奖是专家奖,相当于电影界的‘金鸡奖’,有时难以顾全普通读者的口味。我以为要解决这一矛盾,从长远来看,还应设立‘百花奖’那样的奖项。”

  “茅盾文学奖=主席文学奖”?

  在已被确定进入下一轮评选的81部作品中,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排名第一,而得票前10名作品的作者中,省一级的作协主席、副主席占了8位。“茅盾文学奖=主席文学奖”,由此成为争议话题。

  据记者了解,这些“主席作者”中,有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刘震云等。有人因此质疑“茅奖”的公正性:究竟是作品确实过硬还是作者背景够硬?

  记者致电多位参与此次评奖的评委,因为眼下评奖尚在“封闭进行”中,得到的答复均是“按规定不能接受采访”。后来找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几年,中国作协和很多地方作协,都推选在文坛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担任主席、副主席,而这些人大多数保持着旺盛的持续写作能力,例如王安忆刚完成新作《天香》,方方刚写出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新作《民的1911》,而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也均质量上乘。他们的作品入选概率较高,实属正常。

  何建明的观点得到了一些文学爱好者的赞同。“作协主席为啥被妖魔化了呢?个人感觉,这些作家的文字确实代表了当今文坛比较高的水平。”一位豆瓣网友这样留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