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故宫包装赴法文物 展出明清宫廷生活文物

2011年08月16日 14: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故宫珍宝馆南侧的御膳茶房,平日里大门紧锁荒草蔓地,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废弃的院落。然而,故宫诸多重要文物从库房提取出来后往往汇聚于此,做展览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作为本年度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展事之一,《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定于9月26日亮相卢浮宫,展出文物即将于9月初启运赴法,百余件文物近日已经在此集结。昨天,记者在筹展场内一睹文物交运前紧张有序的包装场面。

  “请你们离我更近一些,离那些文物更远一些。”与此前记者采访的经历不同,在到处放置着文物的筹展现场,此次赴法展筹备小组组长、故宫古器物部研究馆员郭玉海先生一再提示,记者尽管倍加小心,但初次近距离面对这些国宝时还会心情紧张甚至手足无措。在这些筹展工作人员眼中,“我们看待这些国宝时,不是从文物的角度,也不是从艺术品鉴赏的角度,而是一件件亟待呵护的宝贝,我们的职责就是全方位地保护它们的安全。”

  在故宫博物院历史上,最可称道的是当年文物南迁时的包装功夫。当年故宫工作人员庄严先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披露文物装箱的四字真言:“稳、准、隔、紧”——稳是“谨慎的态度”,准指“正确的方法”,就瓷器而言,在打包时每捆瓷器须扎得紧紧的,在捆与捆之间,再用稻草谷壳隔离开。他记录说,“装箱时,先在箱底垫上一层稻草,再覆上一层棉花。在靠近箱板处都塞满棉花,然后再覆上一层厚棉花,放上一层瓷器,这样装进两或三层后,再盖上棉花稻草,最后把木箱盖好钉牢,使这个箱子成为一个整体,其间再无任何松动的空隙。”这是故宫国宝在历经迢迢万里的艰辛旅程后,终能安然无恙的关键。如今,文物包装的这四项原则仍旧适用,只不过当年因陋就简采用的棉花充填被更先进的包装材料取代。在筹展现场,除了部分小型文物仍旧放置在原来的锦匣内,稍大型的器物都由专业技术人员用苯板按照器型为文物量身定制做好间隔,再以专用绵纸包裹并配以专门的箱子,最后放在集装箱中统一调配固定,包装的宗旨以“防震、防潮”为首要,以求万无一失。据悉,此次《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拟分为四个部分,即政务篇、艺术篇、晏居篇和建筑篇,共选用文物130件(组),共计154件,其中一级文物22件,将通过以物证史的方式向观众讲述紫禁城的故事。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