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百年回望西安易俗社:曾在“西安事变”中立功

2011年08月17日 09:5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葛献挺

  辛亥革命的最伟大成果,是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权。这一制度直到1927年才被张作霖的“军政府”所替代。

  如今,民国痕迹几乎荡然无存。1954年我从朝鲜回北京时,西城区还有一条国会街,即今新华社所在地,是当年民国国会旧址。“十年动乱”后,国会街在地图上也消失了。

  在西安,民国的遗迹当数陕西易俗社,只是知道它的人很少。

  易俗社全名“中华民国易俗社”,学生排名亦如富连成、荣春社等,也以班社名称次序命名。

  易俗社系一“旧瓶装新酒”小小秦腔科班。1957年,田汉同志就易俗社说:“现在世界上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剧团只有三个,一个是法国芭蕾舞剧团,一个是苏联的莫斯科大剧院,还有一个就是你们的易俗社了。”

  1962年8月,西安各界隆重开会,纪念易俗社成立50周年,盛况空前。转眼间,又过了50个春秋,明年8月,是它的百年大寿。

  易俗社里多巨头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它的成立,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开先河的事件,近一百年来,国内没有一个戏曲团体可以与它的光辉历程相匹敌。

  易俗社最初是革命军动用9千两银子的军费建立起来的,所以与军界关系特殊,民国陕西首任督军张凤 曾下令教育司,每月拨银三百两补助易俗社。故易俗社在经济上得天独厚,这是它与京班不同的一大特点。所以在后来的数十年中,它在政治上十分敏感。

  易俗社的干部多政治人物,比如,首任社长杨西堂是当时的省议会议长和东征军的后勤部长,既有财权又有政权。再比如,创始人之一师子敬,是国会议员,并且还是秦丰银行的总办。副社长耿古澄、剧务主任王绍猷等,早年曾在革命军中任过旅长。

  而后来的名誉社长张钫,是辛亥革命中陕西新军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抗战后被授陆军上将军衔,他出身行伍,却喜欢戏曲和金石字画,所搜集的唐代墓志占我国收藏唐志总数的一半,他不仅扶持了易俗社,还曾利用他的影响维护过流落西安等地的豫剧班社,陈素真、常香玉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关照。

  张自忠将军亲自托付

  1924年,鲁迅先生到西安讲学,五次光临易俗社。并赠“古调独弹”匾额。鲁迅先生对易俗社创始人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及吕南仲等人的学问、操守非常推崇,引为同道。

  1936年12月,易俗社曾参加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领导的“西安事变”。

  1937年,易俗社应宋哲元将军电请,于6月6日到北平(今北京市)前线慰问守军。当时北平危在旦夕,易俗社慨然北上,演出了《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

  该社剧作家封至模被尊为“秦腔齐如山”,他当时在北平《京报》上撰文,谈他编写《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的意图,说:希望不要把它当作过去的历史看……一个国家或民族,到了被外族侵略、国将不国的时候,总有几个大或小的汉奸,媚外卖国,将领土拱手送人……观此而不扼腕而叹,奋臂而起,是无人心也……我们只有大声呐喊:“《山河破碎》了,《还我河山》吧!”

  7月底,29路军撤出北平,易俗社随军行动不便,只好留在沦陷的北平,张自忠将军亲自出面安排,为解决其生计,29路军拨出专款存放在外国银行里,张将军还特别托付“三会”(梨园、商会、教会)护佑,最终易俗社安全撤回西安。

  总共编了500多出戏

  易俗社一直以“开发民智、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等先生不仅是辛亥革命的战士,且都是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

  戏曲界近来流行一句话,叫“出人、出戏、走正路”。论“出人”,易俗社在解放前37年中,有600多名学生分布西北五省戏曲重地。论“出戏”,在这37年中,竟编写出秦腔剧目500多本,不乏传世佳作。在这些剧目中,仅李、孙、高、范等人的剧作就占了半数以上,易俗社高产作家首推孙仁玉,他创作的剧目多达140余种。

  易俗社历任社长中,高培支任职最长,三上三下,一生创作剧本近50种,在描写世态人情方面有独到之处。

  范紫东是易俗社成就突出的作家之一,创作大小剧目68种,他创作的《三滴血》曾拍成电影,两度轰动北京舞台。

  旧北京有句话,叫“与人不对,拴班起会”,意思是要害谁,就劝他组织戏班和堂会,时间长了,准叫他倾家荡产。清末北京的王府因拴班起会而败家者,颇有人在。戏班经营艰难,为此,易俗社《章程》规定捐助千元以上者,即可被选为名誉社长,千元以下者,亦给各种奖励和荣誉。因为没解决好经济问题,荣春社、鸣春社等京班后来都先后关门,而易俗社虽几度面临绝境,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在“西安事变”中立功

  在“西安事变”中,易俗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赵寿山将军回忆,12月8日,张、杨商定扣蒋,12月9日却发生一场误会,特务营长宋文梅误以为要提前行动,当时张学良、杨虎城正陪南京来的军政大员在易俗社看戏,他们利用精彩的剧目,转移了对方注意力,及时平息了事端。12月9日当天,杨虎城的指挥位置就设在易俗社。

  12月11日,杨虎城又请蒋介石侍从人员在易俗社看戏,他们回临潼时已半夜,不到3小时,便发生了“事变”。易俗社两天八小时的盛大演出,起到了“掩人耳目”的作用。

  在张学良的手下,蒋介石也有坐探,比如曾扩情,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蒋介石手下 “十三太保”之一。西安事变前任“西北剿总”政训处长,名义上是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实际上暗中监视,可连他这样的情报老手都被瞒过,可见易俗社的贡献确实不小。

  遗憾的是,这一史实在许多有关易俗社资料和研究文章中均未提及。《易俗社七十周年编年纪事》仅在“1936年12月”条目下作出了“赵松崖新编《左宝贵》、刘迪民排、宋钟华等演出”的记载,可能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已被销毁。

  易俗社同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剧目和演员的名气不仅誉满三秦,在国内戏曲界也是劲旅。今天看来,利用易俗社掩护军事行动,是一步妙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