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业内人士:电子书阅读器价值仍待深挖

2011年08月18日 15:4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受访人:杨 洪(广州金蟾软件、广州华茂易博士公司董事长)

  □采访人:廖小珊(本报记者)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怎样评价目前国内电子书阅读器的境况?

  杨洪:我认为电子书阅读器现在处于起步阶段,还刚刚开始发展,远非很多人所说的走向没落。即使在数字时代,阅读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而用装置来阅读是一个发展的方向。相比手机和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阅读舒适度的需求,这种舒适不仅体现为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更体现为良好的阅读显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阅读器将会达到纸张的显示水平甚至超过后者。相对于图书,电子书阅读器的优势是其巨大的容量和便捷性。

  《中国新闻出版报》:与国内电子书阅读器发展受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成年人中电子书阅读器拥有率已达到12%,在您看来,造成电子书阅读器在中国“阶段性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杨洪:我们通常都把电子书阅读器目前的境况归咎于iPad等平板电脑的冲击,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现阶段,在电子书阅读器领域,从业者连敌我都没分清楚。其实,电子书阅读器是被从业者透支了未来,是被从业者自身所打败的。现在,电子书阅读器整条产业链并没有形成“装置+内容”的完美结合,更多的电子书阅读器厂商都想在装置和内容上通吃,试图用更多的内容来保证装置获得利益。在我看来,电子书阅读器厂商目前在终端设备上的降价是短视的,公允的市场规则、商业规则更重要,抓住用户核心需求、尊重内容,才能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电子书阅读器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杨洪:我认为,电子书阅读器这个产业要发展必须具备“四个合适”——合适的内容加上合适的装置,面对合适的用户群,才能够获得合适的收益。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关键是看以什么样的赢利模式去生存,只要能挺过今年,应该可以继续走下去。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怎样的赢利模式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杨洪: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阅读会逐步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甚至到达农村市场。现在,易博士已经把注意力放在农村文化站上。可以粗略计算一下,全国有60万个自然村,大约有30万个村拥有文化站,每个文化站只需配备100台电子书阅读器,整体数量就是3000万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觉得,只要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装置、合适的价格对接合适的人群,电子书就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