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富春山居图》经历六百多年沧桑 数位痴心人藏画

2011年08月18日 17:38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六百六十载飘零 数位痴心人藏画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五代顾闳中的 《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 《汉宫春晓图》等画作一起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名气有了,慕名者就接踵而至。贪恋者有之、真心喜爱者也有之,这幅传世名画经失窃、火焚、团圆,已经写满了六百多年的沧桑。

  一语成谶

  元至正七年,两个道人来到美丽的富春江畔“小洞天”草庐。二人一为黄公望,是师兄;一为郑樗,字无用,被黄公望称为无用师。富春江畔美景令人陶醉,黄公望持杖徜徉其间,不觉欣欣然像要羽化似的。每一处景物都铭刻在黄公望心中,只要有空,他便将其画下来,兴之所至,不知不觉中已然画就一定规模。时光荏苒,已经是三四载春秋。在此期间,黄公望时常外出云游,所以他的画还未画完。

  至正十年,师弟郑樗一见到黄公望,就频频感叹,唉,你的画要是丢了咋办,你画得这么好,这幅画将来一定会成为传世名作,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巧取豪夺谋求它呢。黄公望浑不在意。郑樗建议,要不把画儿送给我,再在画儿上提个款儿,画儿就安全一些了。拗不过师弟的执着,黄公望特意从草庐把画儿取出来带在身边,早晚只要有空就提笔。端午节前一天,他还特意写了个跋尾记述此事,告诉郑樗无须担心。

  黄公望去世后,郑樗做了《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个收藏人,而多年前他的一句戏言“有巧取豪夺者”,没想到一语成谶。郑樗死后,《富春山居图》就消失在了人间,不知为何人所收藏。

  几经辗转

  转眼已经是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了沈周手里。沈周是当时杰出的书画家,是唐伯虎的老师。自打他得了这宝贝图之后,只要得空就流连于画卷前,爱不释手。他从每一棵树看到每一块山石、再到每一处留白,不断琢磨着黄公望的用笔与意境。久而久之,这幅画快被印在他心里了,晚上一闭眼,就能看到眼前展开那富春江畔的景色。

  都说文人们爱互相交流,沈周自己还未欣赏够这幅画,便想到了自己的好友们。他邀请来很多好友一起看画,大家一阵赞赏。沈周愈发高兴,这时候,有人提议应该给这幅画裱一裱以利于保存,沈周一听对了胃口。不久之后,他将《富春山居图》送到了裱画店。可沈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宝贝就这么入了虎口。

  过了几日,沈周跑去裱画店看进展。一进门,那店家就一脸痛苦相,连连道歉,说画儿被偷走了。沈周不信也没办法,他懊恼不已。其实,那画送来时,店家就一眼看出了其中的价值,于是悄悄将画卖掉,得了一笔不义之财。这可苦了沈周,他像被掏去了心肝一样整日惦念着这幅画。

  某日,沈周途经一个画摊,自己钟爱的 《富春山居图》赫然在列。他兴奋非常,摊主要价甚高,沈周急忙跑回家中去取钱。可当他兴冲冲奔回画摊时,那幅画早已不知所踪。摊主告诉他,这画被人买走了。一阵心痛,沈周扛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回到家后,他依然恍恍惚惚,一气之下,沈周凭着记忆,自己画了一幅 《富春山居图》出来。这幅仿作和原图惊人相似,可见沈周痴迷甚深。

  后来,节推官樊舜举得了一张好画,叫沈周去鉴赏鉴赏。沈周去了一瞧,几乎吐出血来。这可不就是自己被人骗走的那幅宝贝画吗?看着樊舜举高兴的模样,沈周没办法,自我安慰说“岂翁择人而阴授之”,意思是估计黄公望冥冥中决定了这幅画不归我而归他。

  一分为二

  明隆庆四年,《富春山居图》被无锡谈志伊得到;万历二十四年,著名画家董其昌拿到它,不久又转给浙江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成为其家传之宝。

  到了吴家吴洪裕这代,《富春山居图》更被视为珍宝。吴洪裕不仅每天茶饭不思地看它,还花了大笔银子造了座“云起楼”,专门收藏《富春山居图》,还把放画的屋子称为“富春轩”。明朝国运衰微,清军南下。战乱之中,吴洪裕竟然丢下家中金银财宝,独独带着《富春山居图》和另一名品《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仓皇逃命。

  吴洪裕弥留之际,不由得为此图的命运而担心。深思熟虑之后,他作出了一个让家人都惊诧不已的决定:烧掉!全烧掉!只剩了半口气的吴洪裕被家人抬到了院子里,他点点头,家人将他毕生视为珍宝的《富春山居图》和 《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放在院子中。柴火点起,火苗跳跃在吴洪裕浑浊的眼睛里。轰然一声,《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被烧得干干净净。随后,吴洪裕咽了口气示意家人将《富春山居图》投入火中。又是轰然一声,吴洪裕不敢再看了。

  突然,从围观的家人中跳出一人,他“疾趋焚所”,将画拎起,用力甩了甩,火苗渐渐熄灭。这人是吴洪裕的侄儿吴静庵。在吴洪裕的眼皮底下,吴静庵也不敢明目张胆,他偷偷将另一幅画投入火中,偷梁换柱拯救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然被抢救出来,但画作起首处已经被烧掉,留下的部分被大火烧成了断裂的两截。前段画幅比较小,但比较完整,装裱后后人称之为 《剩山图》;另一截画画幅比较长,但是火烧痕迹严重,为了掩盖损坏处,就在装裱时把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从此,这幅画作被一分为二,各自飘零。

  山水合璧

  1652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江苏丹阳的张范我转给了泰兴的季国是收藏,后来高士奇、王鸿绪、安岐等人都曾收藏过。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它就到了故宫,从此被故宫存放了将近200年。

  1933年,日军大肆侵略我国。为了保存文物,故宫博物院把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以及众多馆藏珍品转移以躲避战火。此后的十几年间,这些国宝就颠沛流离在北京、南京、四川、贵州等地。抗战结束后,它们又被运送到了南京。1948年底,这幅画辗转到了台湾。

  而另一半 《剩山图》呢?清初,著名的大收藏家王廷宾买到了这幅经过重新装裱的名画。此后,这幅画行踪成谜。一直到1938年,它才重现踪迹。那年秋天,上海著名收藏家吴湖帆在家中养病,好友古董店老板曹友卿携带着一卷破旧不堪的古画来看望他。吴湖帆一看眼睛亮了,经过仔细甄别,他断定这就是传世名画 《富春山居图》的一小部分。苦苦交涉后,吴湖帆换得了此画。只是,这仅是残卷的一部分,于是他央求曹友卿到原卖主家中寻找,终于在废纸篓中找到了这幅画的题跋部分。整理粘合后,《剩山图》焕发新颜。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百般斡旋,说服吴湖帆将《剩山图》割爱,最终这幅画被浙江博物馆收藏,成为其镇馆之宝。

  分隔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牵动着国人的心。 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 《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这幅旷世名作终于“破画重圆”。 记者 张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