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委:茅奖猫腻说很荒谬 有遗憾但实至名归

2011年08月21日 10:40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因为参评作品的作家大多有作协主席的身份,外界一直传言茅盾文学奖评选有猫腻。评选究竟有没有暗箱操作?获奖作品是否实至名归?昨日,本报记者电话联系上正在北京的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他首次作为茅盾文学奖评委,参与了本届茅奖评选的全过程。

  【释疑】

  茅奖有猫腻说法很荒谬

  在於可训看来,认为评选有猫腻的说法很荒谬,提出此质疑的人是无知或有意制造事端,混淆视听。他说,进入评委会以来,61位评委每天都躲在北京西山安安静静地读书、投票,每次实名投票都公布了,不存在暗箱操作。“从我当评委以来,至少我没有接到过任何关于茅盾文学奖的电话或短信,没有收到任何人打的招呼,更不用说送礼了。”

  据於可训介绍,相比往年,本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更复杂和细致。评选过程采用了晋级制,每次都公布排名,精打细算地稳健往前推进。他说,首次当茅盾文学奖评委,也是他经历的程序最复杂、最辛苦的一次文学奖评选过程。

  排名波动只因标准不同

  本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经历了5轮共6次投票,每次投票都进行了排名。但令人不解的是,同是这61名评委投票,为何有些排名一度领先的作品最后却被淘汰?比如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蒋子龙的《农民帝国》都曾排在第一名。

  於可训说,因为每次投票评选的标准是不同的。据他介绍,评选实行的是逐轮淘汰制,从178部作品选出81部,标准肯定定得比较宽;从81部作品中再选出41部,标准肯定会收窄,以此类推。随着标准的越来越严,评委们肯定会在某些标准上产生一些分歧,从而导致投票的结果。比如对方方的作品,在大的标准上,评委们认为可以通过,但在一些小标准上,有些评委就认为她没达到,就没投票。

  【点评】

  获奖作品确是实至名归

  对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於可训认为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胜出实至名归,值得一读。

  拿刘醒龙的《天行者》为例,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功不可没,而前期的中国教育是靠乡村教育支撑起来的,其中有一大批待遇低、生活艰苦的民办教师,默默坚守,为中国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中国的脊梁,好多科学家、院士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天行者》忠实地反映了中国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那群默默坚守默默贡献的山乡教师生活,其题材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同;另外,其作品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情节感人,确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方方作品未获奖很惋惜

  武汉另一作家方方的作品《水在时间之下》,深受不少读者的喜爱;在评选中一度排名第一,令很多读者期待。於可训对此说:“方方的作品没获奖,很多评委都感到惋惜。”

  评选从始至终,於可训一直都投了方方的票。但他说:“我投她的票,倒不是因为我也是来自武汉的,方方的作品我一直都很欣赏,她是非常优秀的实力派作家,但这次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家如苏童没能得奖,评委肯定有偏好,这很正常。”於可训说,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部作品没能得奖并不能否认她的优秀,也不会影响她今后的创作。 (记者 胡孙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彧】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