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出版———
因为《四世同堂》,田沁鑫两次来到位于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丹柿小院”,在这座老舍先生曾经居住16年,并完成解放后所有创作的院落中,为台湾首演饯行,为《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一书与老舍长女舒济促膝谈心。而在这本第四部与田沁鑫有关的作品中,这位当年最具影响力的女导演最想表达的是:中国戏剧应“善用”文学经典、回归浩繁多彩的母体。
《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中不仅收录了话剧《四世同堂》剧本和导演阐释,还有田沁鑫与北大学者韩毓海、孔庆东,该剧舞美设计薛殿杰、戏剧阐释杨阡等人的创作对谈。在谈及文学之于戏剧的意义时,田沁鑫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剧院都应该上演本民族的作品,就如同人们都认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奠定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风格,但如果没有契诃夫和高尔基,剧院的文学基础也是缺失的。”在这本书中,田沁鑫与北大学者韩毓海和孔庆东的对谈也被收录其中,她想通过这部分内容告诉读者的是,“学者与话剧的关系不仅很近,而且也是有传统的。这两次的对话与最终的舞台呈现都有着直接关系,在我写出第一幕之后,韩毓海先生提出原著中‘冠小荷跑官’的情节很有意思,这个乱世投机者的形象对凸显以祁瑞宣为代表的面貌模糊的正派北京人很有帮助。而孔庆东则对老舍先生的幽默很有研究,并告诫我这一特质不能丢。两个人还同时提出了‘平民史诗’的说法,奠定了这个戏最终的风格定位。”
正因看重戏剧的文学性,田沁鑫的每部作品几乎都是自己写剧本。在书中,她提及剧本写作语带轻松:“改编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一件幸运的事儿。因为,老舍先生提供得太多了,做剧本改编就像是在人家丰收的果园里面摘果子,懂取舍,重挑选,便能把好果实呈现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几次想罢工”,并最终“咬牙坚持”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鲜少有好的原创作品,以当代的新视角改编名著,其实也是原创。不过现在粗制滥造的改编太多,让许多观众提到改编便叹气摇头。而我想让改编能既保留原著精华又不失文学性,还要呈现新意,而这样有中国形象和中国声音的戏剧表达,是可以震惊世界的。”眼下,老舍先生的《二马》和李碧华的《青蛇》都已被田沁鑫提上了创作日程。郭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