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改编非要一味迎合观众?
□王晓欣
自8月中旬起,新《水浒》登陆各大卫视,如今播出已经过半,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的争议声不断。先是男人戴花的造型让观众大呼“太雷人”,随后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每一次名著改编,“新意”总会伴着激烈的争议。成功的名著改编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创新是雷人的噱头还是与时俱进?
其实,对于名著改编中,众多剧情偏离原著,新《水浒》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新《西游记》里更有时尚雷人的台词,新《红楼梦》也拍出了原著里没有的东西。对于这些违背原著的改编,电视剧或影片的编剧都表示:为了迎合当下的观众,带来更高的收视率。新《水浒》的编剧则更直接的表示,电视剧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
毫无疑问,名著改编迎合观众的背后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迎合观众、提高收视率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固然不错。但是,经济驱动所带来的创作生产方式是否与经典名著的艺术风格相融合耐人寻味。
虽然“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确包含着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对作品的理解必然会显示出不同阐释者的个体差异性。但是,这个差异性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和作者的尊重之上。然而,包括《水浒》、《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几部经典作品的“新版”的编剧和导演,他们似乎给了自己过多的自由,过多地偏离了原著。
名著被改编很正常,尊重经典、尊重艺术,体现诚意,避免名著改编的书香气被弥漫着的铜臭气所淹没应该是问题的根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