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是他擅长的革命武器 ——章念祖忆祖父章太炎
就像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祖父章太炎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寻找振兴国家发展的道路。笔是他擅长的革命武器。在很大程度上章太炎主张走维新改良的道路,但也碰了不少钉子。后来,他被推荐到《苏报》报馆工作。
《苏报》原是一家日侨出面开办的报纸,1900年由陈范接办并“以鼓吹革命为己任”。1903年,引起清政府极为不满的,一是该报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作序),二是章太炎撰写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因这两篇文章笔锋犀利、影响深远,尤其是文中称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极大地刺痛了清政府的神经。
清廷决意镇压。由于苏报馆地处上海租界,因此清政府照会租界当局,要求协助缉拿、引渡在《苏报》上发表言论反对政府、鼓吹革命并污蔑皇帝的国民。拘捕对象牵涉到苏报馆的老板陈范,以及蔡元培、章炳麟和邹容。
陈、蔡在得到消息后即外出躲避。章和邹当天都不在。邹闻风后也未回到住地。但章太炎在上海没有落脚之处,当晚仍回到报馆。听说有人要抓他,他也不在乎,照样吃饭睡觉。直到第二天工部局的警探来抓人,祖父非但不跑,反而问道:“你们找谁?”对方答“找章炳麟。”章太炎便说“章炳麟就是我。”遂被捕。其实他也知道应保存(自己的)革命力量,并能预见到被捕的后果,但还是低估了此事的严重性。
1903年7月,租界工部局应清廷的要求抓人,《苏报》被封,催生了“苏报案”。于是便出现了在中国的地盘上由政府做原告、老百姓做被告,洋人做裁判的奇怪局面。按照清廷的如意算盘,第一天由租界工部局在上海拘捕犯人,第二天将犯人“引渡”押解至苏州,第三天押解南京,第四天就准备行刑了。清廷欲置章、邹于死地,但“引渡”最终未能实现。1904年5月经租界公廨会审,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
其实,在“苏报案”发生前,章太炎就写过很多文章,都是鼓吹革命,揭穿“维新保皇”面具的。在日本期间,他也写了不少的文章,为宣传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
章太炎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与众不同。如对吃的很随便,菜只吃摆在面前的,稍远的就懒得去碰了,可能是嗅觉不太好的关系,他讲话鼻音很重,抽烟又不论好坏,后来得了鼻窦癌。他外出后常常不认得回家的路,衣服很脏而且有异味,但讲起革命来往往是滔滔不绝,号召大家起来革命,也吸引了当时很多寻求革命道路的年轻人。
祖父章太炎与祖母的婚礼在上海哈同花园举行,家里有一张当年他们结婚时的照片(现在杭州纪念馆)。以前听祖母说,婚礼当天祖父西装革履,但他不习惯穿西服,所以皮鞋也穿反了(中国传统的圆口鞋是不分左右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