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谈杨振宁成就背后的“乖张”

2011年08月26日 15:5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西丁

  用“乖张”形容一个人,尤其形容杨振宁这样伟大的华人科学家,有不敬之嫌。但和选择“道貌岸然”、“顺风转舵”、“人云亦云”等当下处世哲学所追捧的所谓“中庸”之道来讲,“乖张”未必不是一个让人称道的品质。科学更需要碰撞的立场和争鸣的态度。因此“乖张”之中的“不顺从”、“性情执拗”甚至有些怪异的癖好,往往成就了一个人做出异于常人的大事业来。读这本《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我“不敬”地看到了杨振宁“乖张”的个性。

  书中开篇就讲了一个例子:1972年,杨振宁在“高能物理发展与展望”的一次座谈会上力排众议,反对建造高能量的加速器。这个座谈会的记录后来在中国科学界被冠以“杨振宁舌战群儒”的说法,杨振宁的发言无疑是坦率而直接的,也为此得罪了不少人。这可以视为他“乖张”的例子。不过他的“乖张”是深思熟虑后的执拗,他那时在中国乃至世界物理科学界已经大有威望,他所坚持的,在今天看来,是有重要意义的。

  杨振宁的“乖张”还有一个特点,我理解是他行为的“不正规、不讲究”,这使得他在生活和研究中表现出有趣、时不时成为他人谈资的一面。传记中描述的类似细节很多,也透露了不少:他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但他在实验室里仿佛换了一个人,经常会出一些差错。他曾把高压线放在了同学的手上,让人家至今还留了一道伤疤。他出过很多事故,以至于同学们之间有这样一句话:“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

  个性的“乖张”也注定了杨振宁的“任性”。《杨振宁传》中披露了多年来人们关注的“杨李之争”,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天才的物理学家,一起合作36篇论文,也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但在“排名”等问题上他俩最终出现了分歧从此分道扬镳。每每提及此事,杨振宁的书信里都坚持己见,语言中却有些许的婉转。书中对此用一整个篇章讲述“争论”的来龙去脉,例证充分、语言公允,不失作者的客观立场。

  而杨振宁最大的“乖张”之处莫过于在82岁之时娶了28岁的翁帆,该事件曾经引起轩然大波。书中提到俩人见面和婚姻的经历,本来纯属个人隐私外界其实无需对此评头论足,但年龄的巨大差距,加上杨振宁的特殊身份不得不引起公众的好奇和追问,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能在书里看到杨振宁最为真实的想法和“偏执”的喜好。

  “一个人的生命长短不应用年份来度量,而应历数他所经历过的成功事业。”这是传记内封上附录的杨振宁对人生的体察态度。其实,在他的华彩人生里,生命之“长”和“成功事业”两者做到了兼得,而在兼得的漫长岁月中他始终保持着率真本性,“为我所欲”,因此不断收获着丰富和精彩。

  他对朋友、对学生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不造作、不虚假,他对妻子更是怜香惜玉。他形容自己对翁帆的喜爱是认定了她是“勇敢好奇而又轻盈灵巧”的。这一点简直是惺惺相惜,因为这也是符合他自己个性的。杨振宁骨子里不受羁绊的个性,让已是耄耋老人的他仍然瞪大双眼,惊喜地看着世人对他或是崇拜或是追捧或是挑剔或是追问,他并不掩饰内心的波澜,要么喜悦、要么愤怒、要么沉寂、要么张狂。这就是一个真实老人的“乖张”与“任性”。

  本书作者江才健,也恰是另一位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传记》的写作者,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在我看来,这本传记的突出之处是作者在描述杨振宁的数学和物理兴趣及风格的形成时不拘泥对杨振宁的研究工作的阐释,力求言必有据的信息采集,超脱了大多数传记不自觉的文学性的煽情倾向,这是颇值得称道的。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

  江才健 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