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30日电 近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汪宏华重解古文《愚公移山》,他认为愚公成功既非勤奋亦非偶然,在于事前作了精心的规划,事中用了合理的投机,不但神鬼难察,还与现代经济学理论一脉相承。愚公具有不为人知的正义感、责任心和创造力,他移山的终极目的是借朝廷之力拓展“北山”乃至整个中原、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和胸襟视野,南北更加通畅、融合。汪宏华认为愚公是华夏文明的开拓者和虚拟经济的鼻祖。
原文如下:
一、愚公的成功不是靠勤奋与好运,是有大谋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个聪明人,智叟才是真正的愚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字面相反的判断呢?原因不外乎几点:一、愚公有远见有恒心,勤劳淳朴,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二、愚公有智慧有勇气,既能找到一条通向无限的逻辑法则,又能毫不畏惧付诸行动,不怕困难,敢于胜利;三、愚公有辩才有气场,不但吸引了孀妻之子,驳倒了智叟,还惊天地泣鬼神,感动了天帝,于有生之年心想事成,移走大山。
这里边应该说成功最重要,假如愚公去世后,移山事业仍吭哧吭哧未取得明显进展,后继者的信心就会动摇。毕竟儿孙不是愚公的克隆,意见难以统一,热情难以持久。而且外部还会传来更多智叟式的质问或嘲讽,比如,你们干嘛不搬到山外去住呢?你们一生能有几次远涉冀南、汉阴的机会?你们能保证自家不断子绝孙吗?……这些问题恐怕愚公本人都难于应答,更遑论其子孙了。所以,历史上真正尝试过移山的人只有一个愚公,且还是虚构的。
所幸作者在虚构不自量力的愚公的同时还虚构了力大无穷的神仙,他们没等愚公无言以对,没等愚公的子孙懈怠或穷匮就帮着完成了移山。看起来,作者讲的只是一个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神话,一个物极必反、量变质变的道理。实则没这么简单,愚公之智在于有谋,有大谋,非止表面的勇、勤、诚而已。
人们偏爱愚公,除了他大获成功之外,还在于其成功符合90%勤奋+9%机会+1%智慧的标准公式。然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愚公并不勤奋,他说的比做的多,最后没担走一个小土丘就逢贵人,纵然勤奋也无从表现。愚公的好运也值得怀疑,他不过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介草民、愚民,九十年都不曾翻身,不大可能突然得到天帝的垂青。而从量变质变的规律看,他的劳动量更是远不能引发质变,人类是担土担到近代才发明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设备。
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属于有准备头脑的人,我认为愚公的成功是98%智慧+1%勤奋+1%机会。这里的智慧包括创造机会的能力、合理投机的能力。不管你喜不喜欢,愚公骨子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投机分子。中国人不欣赏这种成功模式,但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
二、天帝相助不是感愚公之诚,是惧其阵与势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愚公的初衷就不是想用子孙接力的方式去移山,他要借借天神之力。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的所有言行都是针对神灵而为的,不是为震慑神灵,就是为感动神灵,刚柔相济、礼兵兼施。
愚公做的第一件事是等到90岁再提出移山计划。此时既可通过耄耋之年获得外界关注(嘲讽与同情均可),又具备了满堂儿孙、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舆论和实力的双重压迫,山神自然不敢小觑。这里的“子孙荷担者三夫”是指多人,而不是具体的三人,至少是家中所有成年男子(否则孀妻也不会派幼子相助)。正因为人多,才需要“聚室而谋”,开会。聚室而谋还能引起人、神的好奇与警惕。
愚公做的第二件事是不正面回答妻子的第一个问题:“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仅解答了第二个如何处置土石的问题,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说完就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尽管路途遥远,一年才能往返一次,但这种坐言起行的务实劲头和纵横捭阖的规划阵势却令人唏嘘叹服,不可置疑。记得《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是假以弹琴、扫地摆空城计吓退了司马的千军万马。这里的愚公是要吓唬谁?显然是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更强大的神。
愚公做的第三件事是吸引并接纳了邻人孀妻之弱子加盟。尽管这个孩子是个童工,刚换牙齿,但意义却很重大:一、说明愚公的事业具有显而易见的可行性,连孀妻和弱子都能够理解并支持。愚公在与智叟辩驳时就用他们作了比较。二、说明只要心诚志坚,就能感召后人,甚至家族之外的人。孀妻与弱子是社会公认的仁善的化身,他们的加入具有榜样效应,愚公移山很快就可能从家族事务转变成社会公共事业。山神的恐慌情绪势必加剧。
愚公做的第四件事是等到有身份有影响力的河曲智叟提出与妻同样的问题时,立即给予果断、认真的回应。彼一时,此一时,现在愚公已攒足了底气,不但做到了将土石运至渤海之尾,而且有了外援加盟。但愚公很保守,抛开外援,只算了自己的子孙,仍旧可以做到子子孙孙无穷尽。面对弱者的谦虚,面对保守估算的无限,智叟只能是“亡以应”。智叟一旦被说服,谎言也就变成真理。操蛇之神终于坐不住了,“闻之,惧其不已也,告知于帝”。机会就这样被愚公创造出来。
那么,天帝究竟是不是因为“感其诚”,才命令夸娥氏二子移走二山呢?不完全是。首先,天帝是山神的上级,需要顾及山神的安危;其次,他是人间的至善之神,需要关心所有百姓的疾苦与愿求,至少应比孀妻弱子更善解人意。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天帝不是在孀妻弱子之前,而是在听到山神报告之后才“感其诚”。这显然有违他无所不知、慈悲为怀的本性。实是一个畏惧在先,怜悯在后的顺水人情。由此也可见,在本寓言中最愚蠢最怯懦的不是智叟,而是神灵,包括山神、天帝、夸娥氏二子等。他们都被愚公愚弄并利用了。
三、愚公运用的投机策略与现代虚拟经济理论暗合
进一步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愚公在对付神灵时运用了如下计策或者说投机策略,与现代虚拟经济理论遥相呼应。
第一,外愚内智、外儒内法,先务小实后务大虚。愚公先是以年届九十之衰躯挑战“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后以蚂蚁搬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艰难方式处置数量庞大的土石。这实是一种苦肉计,只为引起他人的同情或疑惑。很快,孀妻就派儿子来助阵了,智叟就上前诘问了。接着,愚公又以另一种类型的弱者——孀妻弱子——对智叟再唱苦肉计。如此苦行,叫天帝如何不感动(至少有感动的成分)。愚公的内法在于,自己虽年迈,子嗣代数却很多,人多势就众;孀妻之子虽年幼力微,却代表了新生力量和外部力量,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很多想上市的公司老板也是这样做的,一边自嘲年岁大,文凭低,一边展示手下人的高学历高职称,专利的数量以及风险资金的关注情况。这种反差叫人十分好奇,欲罢不能。
第二,以平面线距换立面体积,或者说以一维换三维。愚公刻意将万仞高山上的土石远远地抛向渤海之尾,既为展现信心与蓝图,也是要给人目标并不遥远的错觉,似乎填完这段区间即可完工。当今某些公司也是如此,在国外设几间办事机构,就标榜自己是跨国公司,占领了欧美市场,还总有人相信。实际上一维与三维是立方(千倍)的关系,而点与体积的悬殊就更大了。
第三,无势不说理,得理不饶人,适时与权威机构或知名学者辩论,通过对手反证自己。愚公很清楚在没有做事之前不能先说大话,而且说服了妻子也没有多大效用,他便避而不答,埋头苦干,终于有一天,等来了牛人智叟。愚公立即予以回应,心理攻击与人格羞辱并用——“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智叟没被说服先被羞死了,顿时败下阵来。第一回合既败倒,再爬起来基本就没有人理睬了,世人能原谅本就痴顽的愚公的粗俗无礼,却不容许智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从此,愚公便成了挑落权威的草根英雄。若在当代,他立即就会获得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从家庭小作坊扩张为大型路桥公司。
第四,以静制动,以虚托实,以时间换空间。愚公不但能言善辩,还有缜密的思维能力。他从自己的子孙和邻家幼子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无限,有了无限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何况山并不加增。他的这套理论与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说法正好相反,庄子让人知难而退,愚公则让人热血沸腾。实际上,任何关于无限的推理都是理想的,静止的,虚空的,世上没有真正无限的事物,连宇宙都是有限的。愚公的无限也同样无法成立,除了前文提到的愚公的意志和生育能力难以延续之外,移山作业本身的风险与事故也难以避免,夜长梦多。但人类对无限的敬畏与追求似乎有增无减,现代庞大的虚拟经济体系就是建立在虚妄的无限基础上的。上市公司股份一经卖出永远不可要求返还,只可转让。之后便依据往年或当下的业绩(市盈率等)确定并炒作股价。
那么,愚公上述种种虚张声势的投机行为有没有积极意义呢?只需看看故事的结局便知,不仅愚公本人提前实现了移山梦想,而且利益各方尽皆欢喜,山神没伤,渤海没填,天帝的德性与夸娥氏二子的力气也得到了彰显。假如愚公一味闷声苦干,不知要忙到猴年马月,还可能中途就被山神、天帝诛灭九族。愚公为何能实现多赢呢?因为资源重新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天帝平时是高高在上的,不会关心黎民百姓的;夸娥氏二子平时是不会替凡人干活的,膂力是闲置的。但如今都被调动起来了,效率高,成本低,举手之劳。现如今很多大公司也是由一个小小的创意发展起来的,其速度之快如同神助。
四、愚公移山不是为个人,为华夏南北更加通达与融合
尽管中国古代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如指山卖磨、姜太公钓鱼等,但愚公的投机方式无疑更全面,更含蓄,更适合中国国情。或许有人说,愚公既然不愿像世外桃源人一样遁世搬家,相信人定胜天,就应属于性恶一派,不会相信神灵的存在,更不会为借力神灵而炒作自己。我以为这正是作者最深一层的隐讳所在,操蛇之神、天帝、夸娥氏及其二子实际都是各级统治者的象征。神灵不存在,官家却是存在的,并且官家也总是像传说的天神一样愚昧、胆小而有蛮力。作者不能直骂当权派,便只好用各路神仙代替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愚公要回避其妻而等待智叟提问。神是无所不闻的,无论谈话对象是谁,他都能听到。愚公就是要借智叟这个传声筒影响朝廷,进而利用朝廷。
最后要探究清楚的问题是愚公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冒险移山?首先可以排除的是,他肯定不是为了解决自己与子孙几个人的出入困难,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更简捷更高效的办法;其次他不会是想推翻苛政,若是为了撼倒山神,他应像盗墓贼一样不动声色,悄悄蚕食。整体考量,他移山的终极目的只可能是帮助整个北山乃至中原人清除障碍,使南方和北方,山里和山外交流更加通达,视野更加开阔。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当地最聪明的河曲智叟都那么固不可彻,别人就更可能坐井观天了。换个视角看,中原也正是需要向外扩展,尤其需要接纳愚公这样的山中高士。遗憾的是,我们后人只接受了愚公的恩惠,没有认识到愚公的胸襟和慧性。愚公堪称华夏文明的开拓者和现代虚拟经济的始祖。
可以见得,《愚公移山》在当时是一篇思想启蒙之作,在现代是一部经济学圣典。事实上今天的中华文明,仍旧需要海纳百川,仍然需要谋求与世界其他文明的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