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粤东不“安分”农民:乐当客家民俗“破烂王”

2011年09月03日 1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梅州9月3日电 题:粤东不“安分”农民 乐当客家民俗“破烂王”

  作者 杨草原 唐林珍 吴增贤

  粤东梅县松口镇56岁的张炳辉在当地人的眼中是一位不“安分”的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不好好种田,却痴迷跟农民不搭边的客家民俗文化,26年来坚持收藏客家民俗物品及历史文物,并为此耗尽家财,足迹遍及闽粤赣三省客家地区,收集回来的是5万多件当地农民眼中的“破烂”。

  记者近日特地前往探访这位客家农民。

  走进张家,犹如走进一间客家民俗博物馆。两层高的楼房,楼上楼下大厅、房间的墙上挂满了旧时的字画、壁挂、服饰等,地上则堆满了古家具、瓷器、铜器等。这些藏品中不乏精品,如唐代水车窑瓷器、光绪元年光绪皇帝赐给客家地区名人的牌匾、圣旨等。因时间久远,这些物品颜色大都暗旧,有些甚至斑驳、残缺。“在很多农民的眼中,它们实际上就是破烂,但在我眼中就是宝贝疙瘩。”张炳辉笑着说。

  张炳辉迷上客家民俗收藏源于他母亲的去世。1986年,张炳辉的母亲病逝,按照客家人的传统,老人去世后,家人就要把她生前用过的大部分物件如床、家具等烧掉或丢掉。看到母亲生前用过的东西,仿佛看到母亲影子,沉浸在悲痛当中的张炳辉不顾大家的劝阻,坚决留下了母亲所有的遗物。

  从那时开始,张炳辉萌生了“把客家地区的民俗生活用品收集起来”想法。“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我知道,每一件从先人手上流传下来的用品,都有客家人在远古时代生活的影子,很珍贵。”张炳辉说。

  20多年来,为了这些“破烂”,张炳辉像着了魔一样,农活也不干了,还把家中大部分收入砸了进去。“一听说谁家又有老祖宗留下的物品,他就马上跑过去不惜一切买到手,没钱就借钱。”张炳辉的妻子卢小芬说。

  张炳辉和妻子平时靠种地和种果树,一年的收入有近万元人民币,基本上花在收藏上,前几年因收藏量越来越大,他常常向别人借钱。对于他这种疯狂的做法,家里人不理解,想尽办法劝他放弃,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他。“看到他这么投入,花费这么多心血,也不忍阻拦他了。”卢小芬说。

  最初,张炳辉只是在周边的村庄、乡镇收集客家民俗生活用品,后来发展到其他城市,再后来发展到周边省份福建、江西等地。20多年的漫漫收藏路,陪伴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摩托车。“骑着摩托车到农村去比较方便,也省钱。”张炳辉说,他最远的路程是骑着摩托车一天跑了200多公里。

  最近,张炳辉的收藏事迹慢慢地在梅州收藏界传了开来,很多收藏家都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梅县博物馆有意为他腾出一个展馆,展出他所收藏的客家民俗精品。“张炳辉的收藏精神很难得,而他所收藏的东西对于传承客家文化也有一定意义。”梅县客家博物馆馆长朱迪光说。

  张炳辉的行为得到了认可,为此他感到很欣慰,“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希望通过展出自己所收藏的客家民俗物品,让客家的子孙后代以及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热爱客家文化。”张炳辉说。(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