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故事:南锣鼓巷有洪承畴府

2011年09月07日 16: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启动仪式,已于6月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那天举行。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串联着宫苑坛庙和胡同街巷。本版特约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陆原,为读者讲述中轴线上曾经发生的系列故事。

  地安门路口至鼓楼之间的地安门外大街,是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街道。登上鼓楼凭栏南望,远处是中轴线最高点景山上的万春亭,眼底是大街两侧掩映在密集的屋顶和树木之中的胡同。地安门外大街两侧的胡同格局始于元朝,东边的胡同横平竖直排列整齐,西边则在什刹海的南北两岸形成了白米斜街和烟袋斜街。带上地图,背着相机,我一次次地游走于地安门外大街两侧,去胡同间搜寻历史遗迹。

  地安门路口至鼓楼之间的地安门外大街,是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街道。登上鼓楼凭栏南望,远处是中轴线最高点景山上的万春亭,眼底是大街两侧掩映在密集的屋顶和树木之中的胡同。地安门外大街两侧的胡同格局始于元朝,东边的胡同横平竖直排列整齐,西边则在什刹海的南北两岸形成了白米斜街和烟袋斜街。带上地图,背着相机,我一次次地游走于地安门外大街两侧,去胡同间搜寻历史遗迹。

  ■寻找明朝的肃宁府

  我经常对比着明朝、清朝、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北京地图,参阅着《京师坊巷志稿》和《燕都丛考》等记述北京胡同历史沿革的书籍,去探究胡同里的隐秘。我找到位于南锣鼓巷东侧的寿比胡同,有一条向东通往交道口南大街的分支,以前被称为肃宁府胡同。《燕都丛考》引述《天咫偶闻》说,“交道口西有巷曰肃宁府,明魏良卿封肃宁伯居此”。《明史》记载,魏良卿是魏忠贤的侄子,魏忠贤的老家就在河间府肃宁县。魏忠贤原本家贫无赖,因逃避赌债当了太监,得势以后将众多魏家亲属提升为高官显爵。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假借破获间谍有功,使侄子魏良卿受封为肃宁伯,并由皇帝赐予宅第,此后不满一年魏良卿又晋封为侯爵和公爵。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治罪悬首于河间府城门以后,魏良卿也在北京被斩首。这些背景史料引发了我去寻访肃宁府胡同的兴趣。

  一个夏日的早晨,已经成为旅游商业热点的南锣鼓巷尚未开始一天的喧嚣。我从鼓楼东大街走进了南锣鼓巷北口,然后向东拐进了菊儿胡同。由于菊儿胡同是北京市第一批将危旧房屋改建成居民小楼的地方,地形变化与地图标注不尽一致。我在寻找寿比胡同入口的时候,幸好巧遇了一位正在胡同里巡查治安的志愿者杜大姐。与杜大姐聊天中得知,杜大姐的祖父杜保铭是北京南苑航空学校1914年第一批毕业的飞行员,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在寿比胡同买了一座四合院居住,现已61岁的杜大姐就出生在寿比胡同,她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杜大姐说南北走向的寿比胡同与向东分支的肃宁府胡同原本是相连的两条胡同,1965年被合并为交道口南头条,“文革”期间一度改称为大跃进路九条,“文革”之后又统称为寿比胡同。杜大姐告诉我,现在的寿比胡同向东分支的那一段胡同里,并排着7号、9号、11号三座古老的院落,那就是昔日的肃宁府。

  按照杜大姐指点的路径,我顺利地找到了寿比胡同7号院。这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广亮大门,门外地势开阔,门前有一株粗壮的古槐。斑驳模糊的门墩抱鼓石上,隐约看得出松树和麒麟的样子,似乎是寓意“麒麟送子”的纹饰,色泽黯淡的朱漆门楣上还残存着尚未脱尽的彩画。最令人惊喜的是在门框上方,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蓝底白字门牌,还能依稀辨认出“肃宁府胡同2号”的字迹。

  院内的东西厢房全都接出了小房子,遮挡着视线让人看不到面阔三间的北房全貌。但是当我绕到北房的西山墙下,却发现这座磨砖对缝、合瓦起脊的房子不仅很高,而且进深也很大,用脚步测量了一下共有14步,约合8米。看见我举着相机不住地拍照,住在西厢房的王大妈走过来告诉我说,这里原来是中院,过去在大门的门道摆放着两条长长的懒凳,前院东边对着大门是一道影壁,中间是垂花门,垂花门里边迎面是四扇屏门,进入中院要走两边的台阶,中院西南角有过一株很大的太平花,北房前边还摆放过一对大鱼盆,这些现在已经全部消失了。这里的后院在1952年是一家搪瓷厂,那时王大妈在搪瓷厂里制作自来水水表的表盘。后来搪瓷厂迁往了通县,王大妈就住进了中院的西厢房。

  与7号院并排的9号院是一座广亮大门,11号院是一座蛮子门,看来这三座相连的院落过去都属于肃宁府的府邸。虽然三座院落全都被后建的小房子挤得狭窄杂乱,但是在檐角椽头到处都残留着斑驳黯淡的油漆彩画,揭示着旧日权贵风光不再的奢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