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9月7日电 (刘柱 喻乐)9件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珍贵手抄经文——敦煌遗书,7日在湖南省图书馆甫一与观众见面,立即引发轰动。
敦煌遗书是5至11世纪古写本及印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在莫高窟一藏经洞内发现,据查有5万件以上,涉及宗教典籍、官私文书、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书等,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相关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等重要史料。
这次展出的9件敦煌写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大智度论》等,抄写年代在公元五世纪末期的南北朝到九至十世纪的唐朝。
中新社记者看到,这些经文的纸色已作深黄,隽秀的楷书仍优美端庄,时隔1500多年后字迹依然清晰,展示了经生者(以抄经谋生者)的虔诚,也留住一段历史的精深。
全卷总长12米以上,每纸28行17字,长约47.2厘米、高约27厘米的《妙法莲华经》最让观者惊叹不已,仔细辨读,经文中把佛法比喻成洁白、清净、完美的莲花(莲华)。
湖南省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介绍,12米以上长度的《妙法莲华经》在国内现存的敦煌写经中为数不多,其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是敦煌写经中比重最大的。
但雷树德认为,《大智度论》应是这九部经书中最为珍贵的,因为它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年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而且“是5世纪下半叶南北朝写本,年代较早”。可惜的是“该本仅存1张,首尾遗落”。
雷树德介绍,这批手写经文卷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南省图书馆与文物书店交换得来的,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鉴定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国家级文物,价值之高不可估量,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和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历史。
据介绍,敦煌遗书与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并称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遗憾的是惨遭西方列国盗窃掠夺,绝大部分遗书已经流散世界各地。目前散落在国外的敦煌遗书约占存世遗书的三分之二,国内仅存三分之一,大多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河西走廊诸省的文博单位,南方地区尤为罕见。(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