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假“金缕玉衣”值24亿? 文物鉴定原是“做局”

2011年09月09日 07: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富豪自制古董被估值24亿 专家走过场称学术自由

  近日,因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文物“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致使银行损失5.4亿元的骗贷案件曝光,将文物造假、虚假鉴定等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也引发公众质疑: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究竟靠不靠谱?艺术品鉴定市场为何如此混乱?本报记者采访有关业内人士,探寻文物和艺术品鉴定市场真相。

  虚假鉴定有多普遍?

  业内人士:有鉴定证书,一般是赝品

  提起假“金缕玉衣”案,接受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对虚假鉴定现象早就见怪不怪了。

  “艺术品、文物造假自古就有,因为成本很低,利润极高。”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告诉记者,随着艺术品交易的日益繁荣,艺术品民间收藏投资热情高涨,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鉴定需求。而造假的泛滥,又进一步刺激了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繁荣。

  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购买的是否是真品;另一方面,一些赝品只要经过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人士的鉴定“漂白”,就会披上真品的外衣,堂而皇之地流入正规交易市场。

  “该案折射出当前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混乱。”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说。现在艺术品鉴定证书已经泛滥成灾。一些鉴定机构、鉴定中心为了能够收取费用,一般都鼓励文物、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开鉴定证书,通过鉴定证书收取鉴定费。“既然是鉴定,就应该有真品鉴定证书和赝品鉴定证书,但事实上,市面上都是真品鉴定证书。”甘学军说,于是出现只要给鉴定费就开证明的情况。

  许多拍卖公司都害怕看到这种证书。“我们过去的经验证明,凡是拥有鉴定证书送来拍卖的艺术品,一般都是赝品。”甘学军说。

  真伪鉴定有多难辨?

  大量伪专家活跃于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真伪鉴定到底难不难?

  “艺术品鉴定、文物鉴定十分复杂。”甘学军坦言,目前技术鉴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对材料的认定等,但对于艺术品来说,存在历史、文化、审美等人文因素,导致很多鉴定行为仍以主观经验为主。

  真伪鉴定难,还在于部分专家职业道德的丧失。“拿此次假‘金缕玉衣’案来说,一个普通收藏者怎么可能同时拥有如此贵重的两件文物呢,这是违背基本常识的。”甘学军说,“不排除一些专家在利益面前把持不住,出卖了自己的良知与声誉。也有可能部分专家因为年事已高,在晚年有看走眼的时候,被人合伙做局利用了。”

  陈履生介绍,鉴定难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目前很多专家都不是真正的专家,现实生活中,大量伪鉴定专家活跃在艺术品交易与鉴定市场。

  “有的专家被冠以极高的头衔,所谓世界某鉴定委员会主任。根据个人经验,一看到这类头衔,我都认为存在伪专家嫌疑。目前各大电视台出现的民间鉴宝节目,出现的所谓权威专家,连圈内人都不认识他们。”

  公众对专家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不少人以为在专业机构任职的工作人员都是专家,或者以为某领域的专家就能在另一个领域担任专家。但隔行如隔山。研究玉石的不一定懂书画。这一方面要求没有鉴别能力的专家不能不懂装懂,另一方面也要求公众敢于对专家进行质疑。

  鉴定行为有无监管?

  监管缺失、法律缺失,暗藏巨大风险

  既然鉴定专家队伍混乱,是否有法律法规对鉴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呢?

  “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鉴定者无需对鉴定行为负责,也不承担风险。”一位在鉴定行业从业几十年的专业人士向记者坦陈。

  其实,艺术品收藏自古就有,过去之所以没出现这样大规模造假行为,源于传统社会对诚信道德的尊崇。上述专业人士介绍,过去,民间收藏主要通过古董商等中介维系。该古董店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长久地维系下去,因此对声誉极为看重。老百姓也能够把自己的收藏品拿去鉴定,得到权威与中肯的估价。而今,在短期高利益的驱使下,几乎没有真正权威的民间鉴定机构了。

  在欧洲,艺术品鉴定市场有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例如,鉴定师需为鉴定行为承担风险后果,民间有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对艺术品进行权威鉴定。此外,法律对商业欺诈行为有严格规定,一旦认定存在欺诈,将进行严惩,导致造假者一贫如洗。

  陈履生认为,鉴定行业只是造假市场中的一环,目前假艺术品从制造、鉴定、流通到馈赠、回收已经形成一个庞大产业链,其中暗藏着巨大的风险。

  甘学军指出,由于监管的缺位,诚信道德观的沦丧,不少人以牟取高利润为目的,出具一些不辨真伪的鉴定证书,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拿“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国际拍卖惯例做挡箭牌,拍假卖假,实际上助长了造假产业的繁荣,对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造假之风如何遏制?

  规范鉴定程序,让鉴定证书承担法律责任

  随着艺术品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真伪的鉴定变得尤为关键,这也成为阻碍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国际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履生提出,只有上升到政府层面监管,才能有效遏制大规模造假行为。除了借鉴国外法律机制外,还应通过试点方式逐步建立权威机构,重建社会公信。例如,北京画院是国内收藏、研究齐白石作品的重要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齐白石研究会,树立专业形象。但该机构绝不能出现伪专家,否则就无法形成真正权威。

  有业内人士指出,应建立对鉴定者的问责机制。例如,在假“金缕玉衣”案中,几位鉴定专家的行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应该追究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唯有加大惩处力度,才能让专业鉴定不再成为肆意敛财的工具。

  甘学军认为,规范鉴定证书操作程序,让鉴定证书承担法律责任成为当务之急。例如国家可以出台规定,要求鉴定证书必须由机构认证,一旦存在虚假认证,可追究机构的法律责任。再如,鉴定证书必须有认证细节描述,形成法律追责的根据。

  陈履生表示,虽然文物造假不像食品造假对个人带来危害,但是其长远危害甚至高于三聚氰胺。大规模造假行为如果得不到遏制,甚至让赝品公然流入博物馆等机构,这对认识中国文明、研究中国历史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链接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得私下为民间文物鉴定估价

  新华网台北9月8日电 (记者李凯、李寒芳)“不私下为民间文物做鉴定、估价,这是一个国际博物馆界的基本伦理,”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处长嵇若昕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台北故宫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一经发现,我们有明确法律和规章,将按照台湾有关公务员的相关法律等进行处罚、记过以至免职。”

  2004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新版)规定,“对其他物品进行估值,只能是应其他博物馆、法律赔偿、政府或其他主管公共权力组织的正式要求”。

  据了解,台北故宫的研究人员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为民间人士所携带的“宝贝”提供咨询服务,但前提是:免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