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秋节变成相亲节 剩男剩女反感“被逼相亲”

2011年09月12日 10:52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两天被网友改编成“相亲调”,且流传甚广。重庆晚报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中秋节,许多父母趁子女放假回家之际,安排他们频繁相亲,对不少剩男剩女来说,中秋节已变成相亲节,有人甚至要在三天假期里连续相亲近十场,这让许多年轻人直呼hold不住。许多年轻人都表示,与家人团圆的节日却被相亲活动挤占,尤其是面对不来电的对象还要勉强应付,这让他们十分反感。

  【案例】

  逼问对象烦惨了

  骗说已有男朋友

  人物:王晓(化名)

  性别:女

  年龄:24岁

  职业:重庆瑞鑫化工有限公司职员

  王晓今年才从大学毕业,在重庆瑞鑫化工有限公司当职员。“这次回家,我直接说我有男朋友了,免得搞得恼火。”王晓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王晓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在公司担任翻译。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毕业以来,家人、朋友就对自己的婚事特别上心,节假日就不用说了,就连平时逛个街,朋友也能够把相亲活动搞起来。工作不到半年,就已被同事、家人介绍了不下十次。

  9月10日,王晓回到位于江北区的家中,刚刚和家人聊上几句,关于男朋友的话题就又来了。“我烦惨了,直接给我妈说已经有男朋友了,这才堵住我妈的口。”王晓说,家人为了让她尽快名花有主,可谓想尽办法,甚至曾经一天给她介绍了3个男性,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其实我懂父母的心,但我自己真的还没有准备好,真拿他们没得办法。”王晓说,现在自己都有点怕回家了,每次都要面对父母的“狂轰滥炸”,不然就是亲戚朋友的逼问试探。为了让自己好过点,才编出已有男朋友的谎话。

  “现在我的问题是,我妈叫我国庆节把男朋友带回去给他们看,这个才是大问题。”王晓哀怨地说。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刘婷

  家人勒令去相亲

  对象竟是老同学

  人物:陈镜(化名)

  性别:男

  年龄:28岁

  职业:人寿保险重庆分公司理赔员

  “我才倒霉,回家相亲,竟然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真是hold不住啊!”一提起今年中秋节的相亲经历,陈镜就尴尬地抓起脑袋。

  陈镜月工资5000多元,1米78,是个帅小伙。不过他却对重庆晚报记者说,“我现在不想谈什么结婚,就想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过。”

  9月10日,陈镜回到四川省隆昌县的老家中过节。当天上午就接到姐姐的指示,勒令他到指定地点相亲,不准不去,因为这次相亲在一星期前就已安排好了。

  “我只得去了,结果一看才知道,对方竟然是自己的初中同学,当时我就差点晕过去。”陈镜说,那位初中同学姓蒋,已有多年没见过面了。结果竟是在这种情况下见面,真让人尴尬万分。

  让陈镜吃惊的是,这位女同学并没有任何不安,相反显得非常大方、冷静。经过交流才知道,这位女同学已经相亲多次,每次节假日回来都要相亲几次,可谓身经百战了。

  “我当时真的有点懵了,不过她还比较大方,所以就简简单单吃了个饭,我们就走人了。”陈镜说,女同学还安慰他,叫他不要紧张,见了面,吃了饭,任务就算完成了。

  陈镜回到家后,把这个情况给姐姐说了,姐姐听后反映很平静。“哎,可能是县城太小了,下次我拜托在重庆的朋友帮你介绍。”姐姐的“坚韧不拔”,让陈镜再次无语了。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刘婷

  【点评】

  父母不妨眼光更宽广一些

  不仅仅是重庆出现节假日逼子相亲的潮流,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少见。

  “剩男剩女们反感被逼相亲,是不同的婚恋观导致的。”合肥市某婚恋公司情感顾问王艺蕾说:“由于年轻人生活的圈子和父母辈完全不同,他们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交友方式和感情法则。这种由父母选定对象的相亲就很难得到年轻人的认可。”

  记者走访合肥市多家婚介公司了解到,近几年中秋节都是相亲旺季。许多婚介公司趁机在假期组织大型相亲活动,某婚介公司的中秋节相亲会的广告词就写道:“你还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吗?”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平时忙于工作,交往圈子比较狭窄,一到节假日,又各自回到家乡,这样候鸟式的生活方式也是假日相亲越来越火爆的原因之一。”王艺蕾建议:“父母在为孩子婚姻大事操心的时候,不妨眼光更宽广一些,不要局限于身边的熟人,可以借助有资质的婚恋中介和交友平台进行筛选。特别是在节假日,可以让孩子多参加有相亲性质的集体交友活动,这样既避免了尴尬,又能有更多的选择。”据新华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靠谱对象,何时能出现。我欲中秋回去,唯恐相亲聚会,老妈不甚烦。”

  ———相亲版《水调歌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