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9月12日电 题:内地父母“寻”子团圆 挑战传统中秋方式
中新社记者 冽玮
被中国人称为“团圆节”的中秋节,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不淡,新意迭出。其中,内地一些中年父母选择去孩子所在的城市共度中秋,成为一种新的团圆方式。
12日,兔年的中秋节,西安交大二年级学生乐思亭拿着在网上提前预订的世园会门票,与父母一起游览美景,并在园中听曲、赏月、吃月饼。作为独生子女,她与大多数同学一样,考上大学后,家里就成了“中年空巢家庭”。于是,追寻着孩子的足迹,父母不远千里赶到高校来与她“团圆”。
记者通过连日的走访发现,父母“寻”子团圆的现象以大一新生居多,西安外国语大学新生杨箫影和透露,该校家境富裕的女生比例较高,9月初开学报到时学校附近连锁酒店、家庭公寓均爆满,这几天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家长探视高峰。
她告诉记者,国庆节假长,中秋节假短,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安排,阖家团圆之际,顺便旅游一番。
来自黑龙江省一个小城的朱大伯则另有苦衷,儿子读书很刻苦,顺风顺水地读到了博士,换来的代价是连续5年对着天上一轮皓月,满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伤。于是,朱大伯夫妇退休后每年都来西安与儿子一起过中秋,他说,只有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地吃月饼、赏月亮,这才是真正过中秋节!
和朱大伯相比,在西安高新区一家网站供职的任晓晴的父母比较“幸福”,他们所在的城市距离西安只有两百公里,经常开车过来“寻”女团聚、嘘寒问暖。随着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均列入法定节日,越来越多中国“独一代”的父母希望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陪伴在身边一起过节,享受天伦之乐。
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中秋节在儒家文化的渗透下,彰现了血亲相思的人性情怀和凝聚力,血缘团圆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胎记”,它将有力地促进人类和谐与进步。
他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民众度假过节的方式不断创新,如自驾旅游、视频聊天都逐渐成为阖家团聚的方式。而悄然出现的“寻”子过中秋现象,正符合了这一潮流。(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