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民俗学专家呼吁民俗艺术不能失去灵魂

2011年09月14日 14:01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0多位民俗学专家在东大呼吁——

  民俗艺术不能失去灵魂

  中秋之际,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会议在东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学者就民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魅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民俗艺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曾经作为“下里巴人”的民俗艺术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但与此同时,应警惕民俗艺术脱离传统文化氛围,从而失去灵魂。

  民俗艺术曾是“土”、“旧”、“俗”的代名词,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却受到广泛关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认为,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民俗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传统的东西正在加速消亡,民俗成为人们怀旧的重要载体。

  不过,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是,现在一些登上大雅之堂的民俗艺术,开始脱离了传统文化氛围。比如,一些民间祭祀仪式搬上了舞台,成为商业化工具;一些本土化民间生活,成了小品的素材供人取乐。对此,南京晓庄学院老师沈建华强调,民俗艺术在生活舞台上的审美娱乐功能和社会和谐功能,应该给人安定乐观感和相互亲近感,那些被商业化了的民俗艺术,应该重返文化的源头,回归草根生活。著名剪纸艺人陈耀也深有感触:如今,家家搞剪纸,村村剪纸忙,还有剪纸一条街,这种“大跃进”值得反思。另外,剪纸贵族化倾向也值得警惕,有人提出文人剪纸、大师剪纸,将原本质朴的艺术套上光环。其实,民间剪纸的魅力,就在于其风格的多样性,百花齐放才是剪纸的春天。

  民俗艺术失去了灵魂,大众传播也是重要推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孙发成认为,大众传播介入乡土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介入拓展了传播空间,缩短了传播时间。同时,它又具有霸权性,传受双方的亲和关系被隔断了,人直接面对的是非人的机器设备,破坏了传统的传承氛围。

  针对当今民俗艺术中的种种现象,与会学者提醒,保护民俗艺术,不仅是简单的记录、保存和开发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开掘与演进。

  本报记者 贾梦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