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渝
1933年4月,留学法国的中国学生吕斯百、常书鸿、刘开渠等在巴黎邀约一批研究艺术的同学集会,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据该学会档案材料显示,从1933年至1948年的15年间,历届会员累计近100人。其中多数会员的专业为绘画和雕塑,少数为美术史、工艺、音乐和建筑。
正当他们潜心钻研艺术的时候,战争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平静。“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事变相继爆发。京、津、沪迅速沦陷,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远在巴黎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同人们没有隔岸观火。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他们竭尽所能,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用艺术当武器,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募捐活动。凡有从国内旅欧赴法的文艺界人士,都会被邀请到学会介绍国内的抗战实情以及开展艺术救国的经验。他们极力主张“当以发扬中国艺术为宗旨”,一致认为“祖国抗战,艺术工作负有相当责任”,积极倡导“联络海内外艺术界共同努力救国工作”,“提倡在国际国内开展艺术活动,宣传中国抗日必胜”。
世界青年学生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立即选派代表,捐筹旅费,前往大会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阴谋,控诉日寇惨无人道的法西斯罪行,呼吁全世界支援中国的抗日斗争。这一行动引起大会强烈反响,纷纷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其影响不仅遍及英伦,而且传播世界。学会还利用会员所交会费和特别捐款,编辑出版抗日救国专刊,通过邮寄和会员专递的方式,广泛散发给巴黎的有关机构和各阶层人士,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获得了法国人民的舆论支持和多方援助。
为揭露和控诉日寇的法西斯罪行,华法教育会妇女部函请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为其绘制我国妇女儿童在日寇的飞机、大炮下惨遭屠杀的情形,用以印制明信片广为宣传。学会立刻给予积极回应,创作了数十幅作品提供给该会。
法国妇女协会为救济深受侵略战争摧残的中国妇女儿童,发起举行抽彩募捐活动,需要中国艺术品做抽彩义卖之用,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发动会员,很快为其绘制了130幅美术作品。
为扩大募集救国捐款,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在吸取法方经验的基础上,于1938年独自主办抽彩募捐活动。他们印制了5种仿古名画2500余幅,复制雕塑作品10余件,会员创作绘画作品100余幅作为抽彩募捐的义卖品。全体会员分头向各机关、团体和社会人士发行销售彩票2600张,并于1938年4月16日举行开彩。在巴黎各界的支持下,抽彩募捐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因为战争,官费留学生的留学津贴被迫中断,自费留学生的生活更加窘迫,有的甚至过着“每日一箪食,夜宿地下室”的穷困生活。但是,他们仍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捐购救国公债。每位会员除了长期认购外,学会还以集体名义,每月捐购50法郎的救国公债。此外,他们还多方筹措资金,购买药品,募捐寒衣,救济国内的老弱妇孺、伤兵难民。
战乱时期,学会同人咸感生活困难,该会于1938年6月召开第39次常会,讨论在法期间如何克服困难,解决生活自立问题。经会员讨论,决定筹办作品义卖展览,以卖画所得,聊补生存之需。但因国内抗战形势日趋严峻,学会同人以祖国利益为重,一致决议将该展览改为“救济祖国妇孺艺术品义卖展览”,并将作品送交国民政府驻法总领事馆于1939年春举办的慈善贩卖会上拍卖捐献。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日寇即将投降的前夕,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紧急通电并具文上书国民政府和国民参政院,要求国民政府从速特设调查艺术品损失机关,查清日寇历年盗窃和破坏的我国艺术品,饬令外交部特派艺术专员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五强会议,明列专条,力争追回被日寇盗窃的艺术品,并要求日本赔偿被其破坏的中国艺术品。他们还同时紧急致书全国各报馆、艺术界和收藏家,恳切表示:“本会同人留学海外,虽未能亲自杀敌,然关切祖国,未敢后人,每于惊闻之下心几欲碎。今幸战事日趋胜利,深盼我全国艺术界、收藏家共同响应,督促政府采纳施行。”可见其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后据潘玉良报告,上述向国内的呈文还在1945年4月28日的巴黎《华侨时报》上公开发表,其影响所及传布欧亚。
1946年10月1日至20日,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隆重举行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会”,以此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一周年。展览会共展出他们在抗战期间创作的美术作品200多件。其中,滑田友的《轰炸》、《战争的回忆》、《伤员》、《小孙子死了》、《永别》、《沉思》,张紫玙的《拿起画笔战斗》、《祭祀》,李风白的《面对饥饿的逃亡》,以及潘玉良的《忧伤的回忆》、《思念故乡》等作品,无情地控诉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通过作品大声疾呼反对侵略战争,呼吁世界和平,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怀。展览获得了巴黎各界令人振奋的反响和好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多数成员陆续回到祖国从事艺术教育或者担当重任,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曾经主持学会工作多年的潘玉良虽然几欲归国,终因种种缘故,功成名就后却遗憾的终老他乡,长眠异域。1977年,她在巴黎病逝后,潘家后代遵其先人遗愿,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将其5000余件遗作遗物捐献给祖国,其中绝大部分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馆,由此,我们才有幸从中发现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诸多档案材料,为我们了解这个艺术家群体在抗战期间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