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时代,纸笔似乎越来越受到轻弃,就连作家们,用电脑写作、玩微博者也越来越多。不过,昨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举行的全国作家书画邀请展现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高洪波却对展出的笔墨文字颇为倾心,甚至陶醉于胡适、冰心等的手迹中。随后,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他强调:作家手稿会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珍贵,希望年轻作家多接触传统的书写工具。
作家手稿会越来越珍贵
记者:您好!高书记,请问今天上午的全国作家书画邀请展,有什么作品特别打动您吗?
高洪波:我看到胡适的手稿“前度月来时,仔细思量过,今夜月重来,独自临江坐……”,还有冰心的手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都有非常亲切的感受。现在,作家的手稿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珍贵了。互联网时代,手稿被歧视,编辑如果收到的是电子版,会很高兴,省劲,如果收到的是手稿,不免要嫌烦,还要重新敲字……
记者:不过这好像是大势所趋。
高洪波:是啊,无纸化写作是大趋势,但在这不可抗拒的大趋势下,我们还是可以做些努力,如何为中华文明留一点自留地,这也是作家或者文化人的责任吧!随着将来的发展,手稿会被珍视。纸寿千年,这是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没有它,光是电脑上的文字,可能一个病毒就什么都没留下。你面对着古人留下来的这些书画,感觉跟古人突然晤面一样,那种气息,可以穿越千年。
记者:那么您自己现在还是写手稿吗?
高洪波:我是双轨制的,我自己用手稿写,助手帮我录入。现在作家开微博很热,但也有不少作家对网络不屑一顾。譬如,张炜就说“电脑写作对文学、文化来说是一场沙尘暴”。大家凑在一起就谈网络话题,搞得大家都很浅薄,被公共事件所左右。谈完后又能留下什么?现在台湾的文化界也有不少人认为,所谓新媒体,就是一场文化的沙尘暴。
年轻作家最好多懂点传统
记者:那么要呼吁一下吗?希望网络作家、年轻作家多写写字,多练练书画?
高洪波:呼吁一种对传统文化敬畏的态度吧!就是我们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回到手写笔抄的字纸生活中,但同时,最好能打通、对接,能把传统的一些好的东西留存下来。你看胡适、郭沫若他们的字,写的状态、一瞬间的情绪都留下来了,物和精神能共存。你看那些沉甸甸的砚台,一幅古旧的字画,现在都成了家传的宝物。又比如《富春山居图》,如果没有这么一件承载了太多苦难的画作的合璧,两岸的对接不会这么快而有意义。看到这些字画,你的感动能深入骨髓。当然,互联网的传播力很广泛,能瞬间到达世界每个角落,有飓风般的效应。
记者:所以,网络的影响力很强大。
高洪波:所以,就要兼容。既不能与时代脱节,也要有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的承接。年轻作家,建议他们多接触传统的书写工具。如果彻底拒绝传统,无疑是自断根脉。现在世界潮流都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可,那种来自远古的深厚的文化,能够滋养你,让你受益无穷。不要到了中老年后再后悔。
自己一有时间就写字读帖
记者:我看现场有您一幅书法作品,很有章法,也很见性情。您本人也喜欢书法?
高洪波:是的,我很推崇苏东坡论书法的一首诗:“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有时间我就会练字,很多时候是信手而为。我还喜欢读帖。前些天我得到一本明版的《宝晋斋法帖》,非常高兴,特意为它配了盒。旧了,翻翻就会破。还有《三希堂法帖》,都是心爱之物。读帖是一种陶冶。以前一有时间,我就会把王羲之《兰亭序》临一遍,那里面,同一个字会有不同的写法。
记者:读帖,很“慢生活”,有一种心境在里面。
高洪波:所以这次,江苏搞这个作家书画展,作家们出来展示自己的另一种才艺,对观众肯定是一种震动,提醒大家注意文化上的承接。
记者:不过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想出现像以前那样诗书画兼通的大文豪,似乎不太可能了。
高洪波:也还是有的,你看艾青、吴冠中、黄永玉、汪曾祺这些人,都是能文能画的,有的文名掩盖了画名,有的画名又掩了文名。但因为有多方面的修养,他们的智慧集中在某一点上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文化上的打通很重要。这次书画展,我看到这么大的展示场地,这么多作家的书画作品,确实很吃惊,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这条路是对的,作家们能够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同时从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吸取滋养。希望作家们能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冯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