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刘老根会馆”霸气何来?体现资本对文物的傲慢

2011年09月16日 08:0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赵本山旗下刘老根会馆在被曝涉嫌破坏一级普查登记文物晋翼会馆遭到社会批评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又将不可移动文物乾泰寺和柳祖祠改造成会馆就餐包厢,破墙开门、增设排烟管道(9月15日《新京报》)。

  人们不禁要问,“刘老根”的霸气由何而来?据笔者意见,首要的一点,是资本对文物的傲慢。在一个过渡商品化的社会,强力的资本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收买占用文物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将古建筑改造成私人会所或商务会所大发横财,或供极少数人专占、专享、专用。在这方面,财大气粗的“刘老根”,尤其“不差钱”。

  其次,是对文化的无知。按常理,“会馆”一词原本极易使人联想到古色古香的传统商旅会馆,因而现代“会馆”更应尊重并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和特色。“刘老根”以“会馆”之名破坏文物,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一些演艺界人士,对本国的文化传统尚缺乏必要的体认和尊重。

  第三,是文物主管部门的消极作为。我们注意到,民间文物保护人士曾一智曾多次向文物和规划部门反映“刘老根”涉嫌破坏文物之事,但相关主管部门却至今尚无任何明确的调查结果,使人怀疑它们是否有效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实质性地介入了调查。主管部门的暧昧,为“刘老根”侵占和破坏文物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果,侵占和破坏文物的霸气犹在,类似种种有意无意侵占和破坏文物的现象增多,将越来越严重地伤害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气息,使传统和现代越来越无法交融相会,“老北京”和“新北京”越来越无法相得益彰。事实上,“老北京”正在渐行渐远,正在消失在现代建筑的尘埃和肆无忌惮的侵占与破坏之中。

  文物古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之根,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标志,沟通古人和今人的纽带。面对“老北京”的渐行渐远,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将失去北京的“文化之根”,也终将失去我们的“精神家园”。

  □慕朵生(旅美学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