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讯:云南腾冲“最后的皮影戏”

2011年09月17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腾冲9月17日电 题:云南腾冲“最后的皮影戏”

  作者 胡远航

  当太阳落山,光线渐渐暗沉下来,位于云南边地重镇腾冲县腾越古镇的刘家皮影戏班又开始了一天的演出。

  不到2平方米的白布上,色彩艳丽的皮影人正慢条斯理地炒着腾冲人最爱吃的“大救驾”(炒饵块),台下小孩的尖叫声时不时地盖过了夸张俏皮的方言唱段。整个表演过程中,不断有观众掀起后台围帘探头探脑往里看。而白布后6平方米大小的后台内,刘家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刘永周和侄女正忙着操纵皮影,背后的绳子上挂满了皮影。

  这个至今仍经常演出的戏班,是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最后“活着”的腾冲皮影戏班。

  腾冲皮影戏,又称皮戏、灯影子,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和中国其它地方的皮影戏一样,腾冲皮影戏几乎集中了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等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和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在民国初年至抗战前期,腾冲皮影表演极为兴盛,名噪一时的皮影戏班子最多时曾达80多个,并衍生出东西腔体两大类。

  而现在,随着皮影艺术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腾冲皮影戏,在今天分外寂寞,让那些想保护民间艺术的人陷入两难。

  “我们刘家皮影唱的是‘西腔’,‘东腔’皮影早已经失传了。我们这代人死了后,恐怕没人会演出皮影戏了。”年过半百的刘永周一说起从曾祖父以来传了四代人的皮影戏,可能在自己手里终结,就十分惆怅。

  刘永周告诉记者,一个皮影人从雕刻到成型要刻3000多刀,经过八个基本步骤,多的要用30把以上刀具。

  “现在,皮影靠子被开发成工艺品来卖,学皮影制作的人变的多了起来,但会演皮影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吹拉弹唱演全会的更是没几个。”刘永周说,为了适应市场,戏班现在被一家旅游公司承包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指定的地点演出。因为后继无人,戏班现在只能用放录音带来代替真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在刘家寨演两场真唱的“真正”的皮影戏。

  如今,随着“腾冲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想要把皮影艺术的演艺、雕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以赢得现代社会对皮影艺术的关注支持。

  但在致力于保护民间艺术的人看来,以皮影为代表的很多民间艺术,却往往在拯救的口号中脱离了它生生不息的民间社会,成为一张干瘪瘪的“皮影”。

  “唱一场戏还不如做一个皮影人,于是不少的皮影艺人成了皮影手艺人。这就像把皮影从民间的土壤中活生生拔了起来,甩上几甩,把牢牢笼着根系的泥土甩得干干净净。”一直致力于收集云南民族工艺品的徐莉女士说,如果保护不得当,腾冲皮影或将成为云南“最后的皮影戏”。(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