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外恐怖主义研究: 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讨

2011年09月18日 11:2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反恐读物如雨后春笋

  10年前的2001年9月11日,4架美国飞机被恐怖分子所劫持,其中两架撞向了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性建筑世贸中心双塔,一架撞向了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另一架则坠毁在宾夕法尼亚的密林中,由此也造成了举世瞩目、意义深远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世界的注目下,3000多条生命随烟尘飘散……这一天的重要性,在随后铺天盖地的政治陈词与媒体评论中,被纷纷冠以“21世纪的开端”、“文明冲突的序幕”等宏大的字眼。

  实际上,“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也标志着恐怖主义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手段、目标及结果都具有以往的恐怖活动所不具备的新特点和危害。反对恐怖主义,史无前例地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共同大事,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在多个层次上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以期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这一恶瘤造成的危害。而近年来,作家和学者们聚焦关注恐怖主义研究相关出版物的出版也一直未间断过——它们的出版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并为人们了解、关注恐怖主义的本质、危机、根源等提供了一个个难得的范本。

  国内重在溯源

  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王逸舟的《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念的推敲,以及各学科分析工具的运用,对于学界和一般读者所共同关注与恐怖主义相关一些问题进行了透视,如恐怖主义由何而来又如何界定?何以如此猖獗又屡禁不止?它与宗教摩擦和民族矛盾有哪些联系?与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又有什么瓜葛?该书更突出了中国人的视角。

  学者王伟光的《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该书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恐怖主义的安全化、恐怖主义现状与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世界反恐实践与反恐模式、中国的反恐战略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既有对恐怖主义的定性和理论层次的分析,也有基于大量统计数据的定量化实证分析,在此严谨的方法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反恐政策,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反恐战略方面的思考。

  进入哲学范畴的国际反恐读物

  国外学者恐怖主义研究著作也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提到男性气质,人们总是会联想起“健壮”、“威武”、“阳刚”等字眼,而战争更是证明并展示男性气概的最佳舞台。可是时至今日,我们身边却出现了所谓的“男性危机”——人们开始追求“中性美”,性别的界限日益模糊,战场上到处可以见到女性的身影,就连恐怖分子也开始利用女性人体炸弹来发动自杀性袭击……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男人怎么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面对这些疑问,美国学者里奥·布劳迪在《从骑士精神到恐怖主义——战争和男性气质的变迁》(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给出了独到的回答,他以其新颖的视角,细致而严谨地勾勒出两千年来男性气质的变化轨迹。

  《从骑士精神到恐怖主义》以战争为主线,但绝不仅限于对战争和冲突的描写。它从战争、历史、文学、社会学、两性关系等多个角度,详细地记述并探讨了战争与男性气质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向人们展示了军事技术进步与大规模战争对男子气概的理解和定义造成的深远影响。作者的论述包罗万象,从武器技术到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男子发式,从中世纪战争到男性的行为焦虑,从反战运动到恐怖主义,他分析了各种因素在男性气质的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对战争、民族以及两性的种种法则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英国学者依高·普里莫拉兹编写的《恐怖主义研究——哲学上的争议》(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主题是从哲学角度分析、探讨恐怖主义,即:分析恐怖主义及其相关的概念,考察人们针对恐怖主义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立场,进而探讨有关恐怖主义问题的论证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原则及其价值观。他在该书导言里说:“我编纂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读者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此言非虚,故该书尤其适合喜欢独立思考的读者阅读。

  中外学者有关恐怖主义研究的著作,比较出名的还有法国学者安德雷列尼和哈斯内合编的《为战争辩护——从人道主义到反恐怖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张家栋的《全球化时代的恐怖主义及期治理》(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范明强的《社会学视野中的恐怖主义》(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李湛军的《恐怖主义与国际治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

  文/潘启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