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荧屏“情感造假”:雇编剧写剧本 请演员演故事

2011年09月20日 08:2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雇编剧写剧本 请演员演故事

  荧屏“情感造假”背后

  记者 倪自放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关于对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违规问题的通报》,决定暂停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30天。

  据悉,频道被暂停播出的原因之一,缘于该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情感造假”,在《我给儿子当孙子》节目中雇人表演了一个“不孝”儿子对父亲出言不逊、百般欺辱的故事,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都有情感类节目,“情感故事中的托儿不在少数。”一位卫视工作人员如此告诉记者。

  《情感密码》编造的故事很刺激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日前指出,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未经批准,擅自将影视频道更名为“第三频道”,并变更频道标识和节目设置范围,“在总局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严禁播出内容虚假、低俗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情况下,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第三频道’仍于近期播放了雇人扮演的一期情感故事类节目《我给儿子当孙子》,社会影响极坏。”

  在《我给儿子当孙子》这期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即告诉观众:“前一段时间,我们栏目组接到了一位家住休门(村)附近的年轻人打来的电话。”在节目中,这个年轻人便是自称“家住石家庄四中路那块儿”的“许峰”。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逐渐了解到,“许峰”和“王蓉”是一对儿80后小夫妻,两人都没有工作,靠许峰父亲做搬运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维持生活。

  在节目中,“许峰”夫妇对父亲非常不好,向父亲要钱,言语非常刺激,甚至有逼父亲卖肾的言语。节目播出后,“许峰”夫妇的表演引起“公愤”,因为当地居民反映根本没有这个人。经调查,“许峰”告诉记者,现实中他并不叫“许峰”,而是姓苏;他并非节目中所说的石家庄休门村人,而是家住石家庄郊县的一名来石的务工人员。节目中,他的“妻子”、“父亲”也都是节目制作方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

  低俗泛滥收视率重压下的造假

  现在的电视台,大多都开设有情感类访谈节目,如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作为异军突起的节目形式,情感访谈节目也因情节感人,或是主人公故事够戏剧冲突性,收视率相当不俗。

  但这中间也发生过不少负面新闻。西南某卫视《人生》栏目之前因追求收视率,放大个人隐私和社会的阴暗面,缺乏同情心,被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永久性停播。节目的真实性掺水,也是《人生》栏目被叫停的主要原因。

  上海某地面频道的心理访谈节目《心灵花园》之前也被叫停,叫停原因同样与节目内容的真实性有关。

  本报记者采访中获悉,荧屏“情感造假”并非个例。《情感密码》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情感类节目不是新闻类节目。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出演,是允许找演员扮演的。这在业内是通行的做法。”

  “情感生产”业余编剧演员很紧俏

  荧屏情感类节目造假的后果,造成了此类节目的“电视剧化”:节目的故事是编剧编造的,内容是夸张刺激的,故事中的当事人是演员演绎的。与电视剧不同的是,这类节目打着真实的幌子。

  记者获悉,荧屏“情感造假”的节目的故事,由节目聘请业余编剧拼凑,“内容多来自于网络上离奇的帖子,或者媒体报道过的社会新闻,由编剧添油加醋地拼凑,按电视剧的套路来写,越离奇、刺激越好。一个小时左右的节目,业余编剧几天就能写完分镜头,酬劳也不用太高,最多两三千元。”

  而栏目的演员,则请一些热爱表演的业余演员或者没有表演经验的人来表演,“一些艺术院校有表演经验的大学生比较受欢迎,入戏快,酬劳不用太高,一个节目几百元。”

  由演员介入情感类节目也分两类,一类是纯讲述,需要演员的时候,在屏幕上标注“模拟表演”字样;另一类就像《我给儿子当孙子》这期节目,直接由演员演虚假的故事,但还以貌似真实的形式出现。后者是不折不扣的荧屏“情感造假”。

  荧屏打假情感节目要泛新闻化

  广电总局对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的处罚,并非广电总局第一次出手整治荧屏情感节目的无序,2008年,广电总局就下发处罚令,停掉数个造假的情感类节目。记者获悉,广电总局处罚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已在业内引起震动,多家知名卫视的情感类节目已着手内部的整顿,杜绝造假是整顿的首要任务,而临近岁末,多家卫视也有意自动将涉嫌情感造假的栏目停掉。

  而情感类节目的泛新闻化,或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句话,就是要像新闻节目一样坚守真实的底线。河南卫视情感节目《拍客行动》主编罗丁元介绍,《拍客行动》之前曾被广电总局表扬,就在于节目坚持真善美,“《拍客行动》中的许多情感故事,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拍真实的当事人,而且立场要准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