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遇哲
9月20日,央视举行2012年节目推介会,透露《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将在明年有新变化。其中,《焦点访谈》将加大舆论监督报道,重点聚焦教育、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问题,还将与国家部委、消费者协会等紧密合作,对中央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涉及民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权威调查、权威报道、权威解读。(《新京报》9月21日)
与《新闻联播》的全面“变脸”相比,《焦点访谈》“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只算“微调”。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的寥寥数语却让我们对这个17岁的“老节目”焕发新生充满期待。
《焦点访谈》创办于1994年4月1日,其后迅速家喻户晓,也是央视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不过,近年来收视率的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做客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时坦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说‘我很久没看《焦点访谈》了’。”
这种滑坡除了网络新媒体崛起、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拓宽等客观因素外,舆论监督功能的弱化难辞其咎。《焦点访谈》因其特殊影响力而一直被视为舆论监督的“晴雨表”,前总理朱镕基在为之题词时,“舆论监督”也是放在“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前面。但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占到47%,200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7%;近年不少观众认为该栏目是“高射炮打蚊子”、“不过瘾”。
在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起伏后,《焦点访谈》此次改版明确提出加大舆论监督报道,这是对现有问题的正视和反思,更为重新赢得受众指明了方向。凡事知难行易,《焦点访谈》要想真正强化监督,公众还有三个期待:
一是选题突出时效性。以9月20日晚播出的《国际名店为何屡失诚信》为例,它关注了重庆沃尔玛5年被罚20次一事。而相关新闻早在9月5日重庆工商部门通报情况后就被其他媒体和网络纷纷报道。时隔半月,《焦点访谈》再推出监督报道,公众和社会多少会产生视觉疲劳。当下,公众的诉求渠道、言论尺度、互动频率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焦点访谈》必须第一时间捕捉鲜活内容,在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节点上推出报道,而不能“小火慢炖”。
二是多做监督“回马枪”。做监督报道难,做出监督效果更难。2010年,新华社记者曾对“新华视点”报道过的一些典型事件进行回访,发现大部分舆论监督案例的纠正没有进展。《焦点访谈》2009年5月曾点名批评河北省霸州市梅花味精生产基地污染严重,但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舆论监督不能只是“雨过地皮干”,推陈出新的同时更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对接,在跟踪解决上下功夫。
三是善于将“盲点”变“焦点”。《焦点访谈》要更充分运用自己国家媒体、品牌栏目的优势和资源,发掘其他媒体没有报道或不敢报道的社会问题,揭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让更多假恶丑暴露在阳光下。
“我们不仅要面对黑暗的现象,还要背对着被触及到的利益集团”,敬一丹对于舆论监督发出如是感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栏目的凤凰涅槃,更是中国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见证,我们期待《焦点访谈》在强化舆论监督上有更多作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