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鲁迅诞辰130周年:以文学为武器 永远的民族魂(2)

2011年09月25日 16:2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鲁迅诞辰130周年:以文学为武器永远的民族魂(2)
     资料图片:2010年8月12日,在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片平小区,行人从鲁迅先生的铜像旁经过。 1904年秋至1906年春,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为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医学。当时正值日俄战争,鲁迅先生看到有关战争的幻灯片中体格强壮的国人,表情却是那么麻木,让先生感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从此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唤醒麻木的群众,拯救民族的灵魂,成为“精神界战士”。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不敢说是诗史,但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鲁迅用他独特、灵动、活泼的形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鲁迅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他17岁时,戊戌变法;30岁,辛亥革命;38岁,五四运动;40岁,中国共产党诞生;50岁,九一八事变……他历经并见证了这一时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以自己对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融入了这个时代。

    从对百日维新的失望,对实业救国何以此路不通的考量,到弃医从文以唤醒民众为己任的抉择,是一代知识分子对救国救民之路的探求。

    从《药》中革命者的人血馒头到《阿Q正传》的“不准革命”,是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思考。

    从《狂人日记》到“左翼”文学,是对反帝反封建、“启蒙+救亡”二重奏主题的激昂呼号。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赵京华说,鲁迅用他独特、灵动、活泼的创作形式,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

    鲁迅谈及自己的杂文,“不敢说是诗史”,但“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到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九一八事变,现代中国的重大事件,通过鲁迅笔下的军阀政客、遗老遗少、绅士清客、“革命小贩”、“第三种人”、“洋场恶少”、“叭儿狗”、“落水狗”、“假洋鬼子”等跃然纸上;对章太炎、李大钊、瞿秋白、柔石、殷夫、刘和珍等革命先驱、先烈的感人描绘,深入人心。

    因之,斯诺把鲁迅比作“法国革命时的伏尔泰”和“苏俄的高尔基”。他为我们书写了一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曦】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