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生》剧照
本报记者 刘 淼
观看电影《大武生》之前,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部他期盼已久的电影、他的生日礼物,会伤透他的心。
“今晚看了高晓松的电影《大武生》,把梨园行糟蹋得不行,把武生描写成了脑残的流氓。不知为什么要这样!是不是他醉酒拍摄的?”9月20日,柯军发表了这样一条微博。之后,他连续更新数条微博,情绪激动地与同行、网友讨论。对于这样一位戏曲工作者的愤怒,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对于《大武生》这样一部纯商业的娱乐电影,柯军有些小题大做了。关于艺术与娱乐的讨论,被一部电影再一次引爆。
“最后只好想,好吧, 任你们糟蹋吧”
柯军是大武生出身,唱了几十年昆曲,演了无数位英雄。他曾经这样动情地描述自己的行当:“武生内在的力量,来自毁灭后重生的坚韧。武生,能用从容不迫的心境去熨平疼痛的伤痕,能在夜色茫茫中坚定地蕴藏起心口的血泪,挥洒出生命的光辉,舞动起心灵的情韵。大武生讲究的是情怀与深远。”
因为这一份情怀,柯军对于电影《大武生》有着别样的期待。“当初听说高晓松要拍一部关于武生的电影,有很多明星参与,我特别高兴。有明星来关心传统文化,这是好事。而且他把电影定名为《大武生》,我觉得特别亲切。”
怀揣着这份亲切,柯军在生日的当天走进了电影院。结果,这份生日礼物让他“越看越低头”“最后只好想,好吧,任你们糟蹋吧”。
“这已经不是娱乐了, 这是诋毁”
电影《大武生》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清朝末年,摄政王观看大武生余胜英演出后,赐其“武生泰斗”金匾,却遭上海武生岳江天挑战并夺去金匾,按照梨园行的规矩,余胜英从此折枪,不再登台。之后,余胜英躲到深山中一心教两个徒弟一龙和二奎练武唱戏。15年后,兄弟二人学成出山后直奔上海滩,打败了岳江天,夺回了金匾,却又遭岳江天徒弟报复。
看过《大武生》的观众,都不会不承认京剧元素在整部电影里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而且“这个酱油根本没有入味”。正如某网友所说:“在观看《大武生》时你会发现,如果把影片中‘梨园’改成‘堂口’或者是‘XX派’,完全不会影响剧情的发展。”
而恰恰是这些没入味的“酱油”让柯军愤怒不已:“‘影片中武生泰斗’的称号不是凭舞台上的艺术,而是靠打架斗殴赢来的;演员们心中最神圣的舞台成了拳击场所,京剧传承下来的程式,成了杀人的把式;武生们花天酒地、流氓成性;戏班里勾心斗角,还用毒酒来杀人……这已经不是娱乐了,这是诋毁。”
“看完《大武生》, 我流下了一滴眼泪”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解放军让妈妈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当听到妈妈说救儿子时,女儿流下了一滴眼泪。看完《大武生》,我也流下了一滴眼泪。”柯军说,在优先发展经济的今天,文化就像那个被遗弃的女儿。“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孤零零的树,我们这些人愿意这样寂寞地守着。如果不喜欢,可以绕开,但是别把这棵树连根拔起啊!”
柯军的无奈得到了不少行内人的回应。北方昆曲剧院一级编剧王若皓认为,柯军道出了昆曲人的心声。有“小冬皇”之称的京剧女老生演员王珮瑜说:“我愿意选择以平静的、站高一线的角度接纳京剧有时被娱乐化,但同时我确保自己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艺术。”
不少票友、曲友,甚至是从来没有看过戏曲表演的网友都对柯军的观点表示支持。一网友说:“再这样下去,‘90后’‘00后’,包括我们自己,还有多少会对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产生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这不只是‘文化的激动’,这是坚守在这块阵地上奉献传承的艺术家们的悲情呐喊。”
还有不少网友、观众对《大武生》中一些虚构情节可能产生误导作用表示了担心。为此,记者在电影院随机采访了10名观众,这10名观众都对戏曲并不了解。其中两名观众认为,电影中的情节很可能真实反映了梨园界的“黑幕”和“潜规则”;另有两名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认为,武生演员在舞台上就像拳击运动员一样“真刀真枪地打架”;而大部分观众还是觉得“电影都是虚构的”。
“让大家图一乐儿, 不用这么上纲上线”
对于柯军“出离的愤怒”也有同行和网友并不理解。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武生演员觉得柯军太较真了,“如果是纪录片或者人物传记片,这样的愤怒是应该的,因为它要表现的是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人。但是这电影是个娱乐片,里面的人和事都是假的,也跟京剧没多大关系,能让大家放松、能让大家图一乐儿,就成了,不用这么上纲上线的。”
某网友觉得,导演愿意使用京剧的元素也是一件好事,“起码有那么多年轻的追星族因此就接触上了京剧,说不定也带起一批年轻人发现戏曲美。”
某网友是个“40多岁的不老不年轻的准中年人”,在看《大武生》之前从来不看京剧,“但高导的电影让我很想了解京剧了,您老这么严肃地一说,我有些后怕。艺术是加工后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得有个切入口,要不不知道多少年后,就没人喜欢了,您说从这儿理解是不是要感谢高导呢?”
观众余小姐对记者说,对于影片中有关戏曲的“硬伤”,她并不在乎:“京剧在电影里只是个背景而已,我没看过京剧,但是我也不会把里面的情节当真。戏曲人的愤怒还是不自信的表现。能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当然都是经典,哪是一部电影能玷污的?”
“与其痛斥别人如何错, 不如想想自己怎么做”
让人欣喜的是,在唇枪舌战的同时,更多的网友开始认真思考,不少人在留言中为戏曲的传承、为传统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网友认为,与其痛斥别人如何错,不如想想自己怎么做才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两军对垒,人家打到咱家门口了,自己毫无招架之功,只会高呼‘我代表月亮诅咒你’,有用吗?还是好好攻读《武穆遗书》,练兵排阵,打他个落花流水,再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样比较帅吧!”
一位资深戏迷网友说:“戏曲艺术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程式化、写意的艺术。如果这一珍贵艺术形式在传承过程中,面目全非,那就是灾难!可以进行探讨,如现代媒体、舞台美术、融进管弦乐等等,以扩大观众群,但专业团体的重要任务就是原汁原味地继承。”
“没人想去打什么,或诅咒什么。”某网友认为文化和娱乐之间是不矛盾的,“只是要求在运用传统元素时,先学习再用。如果创作者一定要用到京剧、大武生、梨园行等等这些元素,就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搞明白来龙去脉,不要犯那种在康熙年间看《状元媒》的低级错误。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我们当然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