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辛亥百年述评之三:民主政治,百年探索

2011年10月04日 1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0月4日电 题:民主政治,百年探索

  中新社记者 邓敏

  近日,湖北省人大代表就民众热议的保障房问题对当地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并率先在全国进行网络视频、广播、电视同步直播。在中国地方人大换届前夕,此类代行民意、实施监督的民主政治作为尤其引人关注。

  时间如果往前回溯一百年,在实行封建帝制的清王朝,民意代表诘问政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也正是在一百年前的十月,同样是在湖北,武昌首义响起的枪声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将这种民主政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正如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张海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推翻皇帝,建立共和国,这是中国政治制度极其重大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在政治形态和体制上,辛亥革命终结帝制,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到“共和国家”的转变,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普遍共识。《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创立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开创中国现代政治的先河。

  一百年后,中国高调纪念辛亥革命,不是为回复当初的共和或民主,因为现在的中国民众已经享有更广泛、更高程度的民主,这不仅表现在工人、农民、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皆可参政议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体现于政治协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改革等民主政治的实践发展,同时,法治、人权、私有财产、以人为本、公民社会、政治文明等民主理念亦深入人心。

  诚然,中共执政的新中国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也走过诸如“文革”这样的弯路。即使现在,仍有一些人视民主为西方国家“专利”,如洪水猛兽般唯恐避之不及,还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政改,或政改远远滞后于经济改革。前者简单否定了民主的普遍性,后者则忽略了中国政改的渐进性。“极右”和“极左”都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国情。

  2006年,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的政论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引发了中国关于民主问题的热议。次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在继十六大将“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后,将“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表明了中共对民主的重视和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今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大篇幅谈论民主,强调“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在公民参与这一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上,近年中国正积极推进和创新,并努力寻求突破点。例如在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方面,正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扩大公推直选的范围;在推行重大政策的公示和听证制度方面,北京市燃放烟花禁令就是在听取民意基础上由全面禁止改为适度限放;在政府就重大事情与人民群众进行协商对话方面,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开基层商议式民主的新形式;在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方面,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地方官员已逐渐习惯并善待“网络问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个参与全球化的国家,不仅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政治生活亦然。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警醒世人顺应世界潮流。一百年后,此话同样适用于当代之中国。当下,中共正在尝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适时推进“中国式”民主,其努力有目共睹,其成效值得期待。(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