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三峡大坝。中新社发 王爱平 摄
中新社宜昌10月6日电 题:三峡工程见证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中新社记者 刘良伟 郭晓莹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三峡工程第四次175米实验性蓄水正稳步推进,并成功拦蓄了成库8年来的最猛秋汛,再一次证明了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承载了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梦想,更承载了无数中华儿女民族振兴的理想。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正式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在三峡筑起大坝,巨轮可从上海直达重庆,产生的电能将成为实业救国的巨大动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成为后来新中国修建三峡工程的重要参考。
此后的一个世纪,长江三峡见证了中国从贫弱走向强盛的历程,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百年三峡梦。
如今,一座坝高18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年最大发电量达1000亿千瓦时的水利枢纽工程屹立于长江三峡,成为中国崛起的象征,其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全面发挥,已大大超越了孙中山的设想。
三峡工程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成为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安全屏障。
截至今年8月,三峡电站投产8年累计发电量超过5000亿千瓦时,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同时也引领着中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技术整体升级,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峡水库水位的提升,使险滩暗礁密布的川江航道成为高峡平湖,有效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水运航道,以及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江成为千帆竞发的黄金水道,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如此,三峡水库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枯水期累计向下游补水78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旱情,并为保障长江中下游供用水安全及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设想,到如今三峡工程主体工程竣工,开始发挥综合效益,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前后跨度近一个世纪。三峡梦圆,不仅是对孙中山“水力以生电”和开发三峡“以水闸堰其水”的百年梦想的实现,也是对辛亥百年来,无数怀有强国梦想的仁人志士的告慰。 (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