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枪声击破王朝残梦 孙中山“认错”首义第一枪

2011年10月10日 10:1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0年前。1911年10月10日。一声枪响,革命席卷全国。百天之后,由帝制而共和,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新纪元。

  这注定是一场不断被人提起,不断被人分析的革命。

  在跨越一百年的历史纵深之后,我们透过层层烟云去回望、去思索、去寻找,辛亥革命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而我们今天又为了什么来隆重地纪念百年前那场革命?

  自武昌首义始,至清帝逊位止,共计125天。而在这125天内发生的激荡,变迁,迂回,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这个古老国度改地换天。辛亥百年之际,我们以《辛亥》特刊,回顾相隔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不无启迪借鉴。

  我们会发现,在辛亥革命之前,清帝国早已摇摇欲坠,各地起义时起烽火。虽然有诸多历史的细节,显示出武昌起义中的偶然与不确定性,但在层叠的突发片段背后,早已凝蕴着不容置辩的历史必然。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场有节制的有限革命。各个不同倾向的政治派系(袁世凯代表的北洋派、张謇和梁启超等代表的立宪派、孙中山和章太炎等代表的革命派)都不擅绝对胜场。中国由帝制顺利进入共和,是谈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的。

  我们会发现,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1月下旬全国24省中便有14省脱离清政府独立。数月之间,各省纷纷变幻王旗,既揭示出封建帝制必然崩塌的命运,也因地方自治埋下的隐患,给革命之后留下了诸多悬疑歧路。那些因种种局限而注定不可能完成的革命任务,为中国的未来埋下伏笔。

  辛亥革命,是承前,也是启后;是继往,亦是开来。

  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百年回首,我们细数历史波澜,我们静穆沉思。这一切,都只为未来继续前行。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瑞澂向朝廷发出了一封报喜的奏章,电奏中说:湖北已经波澜不惊地捉拿了32个革匪,此案虽然还没有完全破获,但他本人已经胸有成竹,“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

  志得意满的瑞澂并不知道,此时,在武昌城南黄土坡驻扎的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正是人心惶惶,黑云压城。他也不知道,四个小时之后,一阵从这里响起的枪声,会直捣清帝国最脆弱的防线,直至它最终崩塌。

  起义前夕变革突生

  枪声的酝酿,从数月前已经开始。

  “八月十五杀鞑子!”

  这句口号相传来自元朝:当初朱元璋率汉人起义,曾以人头祭月。而过了将近六百年后,大清宣统三年,农历辛亥的中秋节前,这句话再次被人们悄悄传起。

  放出风声的是湖北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八月十五,是西历10月6日,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共进会会长孙武商定,就在这天发动起义。当时清廷大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新军也调去许多,武汉三镇防御薄弱,是起义的最佳地点。

  流言也传到了瑞澂耳中。他下令,从闰六月初一(7月26日)开始,武汉所有刀具店都须取得营业许可,购买五把刀以上的顾客,须登记姓名住址。革命党人武器不足,起义只好延期。

  这时,变故突生。

  10月9日,正午时分,汉口俄租界的宝善里14号的一座小楼里,革命党人孙武正埋头制作炸弹。面前的案子上摆满了黑铅、铁片、罐头盒、盐酸、硫磺等物,房间里到处散落着炸药粉末。

  孙武的效率不低,一天能做大概50枚。他正在做几枚大号的炸弹,计划在起义之时从总督衙门后墙外的“武昌帽店”楼上扔过去,直接炸掉瑞澂的卧房。

  革命党人刘同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他叼着根香烟上楼,倚着大木案看孙武忙乎。粗疏的孙武竟然没有意识到刘同此举的危险。没多久,刘同掉落的烟灰点燃了桌案上的炸药,嘭地一声腾起一团大火球,浓烟升起。

  孙武的双手和脸都被严重烧伤。他不及料理自己,马上命令在隔壁的革命党人李春萱在房子里大泼煤油,想在救火队来之前,销毁所有证据。

  没料到俄国巡捕迅速赶来。听到警哨凄厉,孙武等人只得逃走,却把革命党人的花名册、起义文告、革命文件、旗帜印信等遗留在屋里,里面清楚地记录着革命党人的姓名、身份。

  名册到达瑞澂手上,他大惊,下令全城搜捕。

  形势危急。

  革命党人度过难熬一夜

  9日下午5时,负责联络工作的革命党人邓玉麟赶到新军工程营,通知熊秉坤:当晚12时,只要听见城外炮响,就是起义的信号,城内同志即可动手,口号“同心协力”。

  湖北新军一万七千余人,有三分之一是革命党,熊秉坤是“工八营”里革命党的总代表。这年他26岁,已经当了七年兵,刚加入革命组织共进会不到半年。

  熊秉坤接下重担,赶紧挨个通知三百多名革命士兵:半夜听见炮响,就去夺楚望台军械库;得手后开城门,迎接炮兵同志们入城。

  一夜无眠。革命党人摩拳擦掌,枕戈待旦,却没听见炮响。

  原来,起义的命令发自革命党首领蒋翊武。他得知炸药事泄,自岳州星夜赶回武昌,在位于小朝街的党机关部下达起义命令。但是,两个小时后,清朝军警破坏了小朝街机关。当晚全城戒严,40多名革命党人被捕。

  等到天亮,传来的只有更多的噩耗: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人被星夜提审,之后被火速处决。

  杀了三人,又接连抓人,这似乎给新军中的所有人发出了威胁的信号——名单已落入清廷掌握,起义领袖蒋翊武和孙武却又不知藏身何处。死亡的恐惧笼罩在每个革命党人的头上。

  其后,很多历史学者都将瑞澂的失策归结为武昌首义的导火索。当时,瑞澂的师爷建议他火速行动,把所有在册的革命党人一网打尽,但瑞澂百般犹豫,不见决心。可是,他杀掉三名革命党首领却利索得很。这样不上不下的做法,令人难测真实想法。

  流言开始在军营中流传。有的说,所有剪掉辫子的军士都会被抓捕。有的说,对革命党的大搜查还在后面……

  孙中山“认错”首义第一枪

  这时,熊秉坤的游说,管了大用。

  他说:“革命党名册已经被官府搜去,反亦死,不反亦死。与其坐而待死,何若反而死,死得其所也?”

  时针很快指向下午三时。熊秉坤等人已经凑齐了六盒子弹,约150发,有士兵从家里取来的,也有从军官身边偷来的。熊秉坤把子弹给了支队长金兆龙,要他分发给可靠的人待用,把起义推迟到晚上例行巡查结束后,以放枪三响为号。

  金兆龙和程正瀛等人答应下来,便在营房里收拾弹药。

  天近傍晚,值日排长陶启胜巡查到金兆龙的寝室,见金、程二人正在擦枪,便起疑心,上前询问,三人争执扭打起来。

  情急之下,程正瀛一抬手就给了陶启胜一枪,正中其腰肋。在革命胜利之后的1912年,熊秉坤给上级领导写的汇报材料里,这样描绘程正瀛开的这一枪:“此即首义第一声也。”

  闻声赶来的熊秉坤大惊:时辰未到,为何枪响?然而,子弹飞出,一切都必须开始了。

  熊秉坤对空连放三枪,鸣哨集合队伍,跑步杀向楚望台军械所。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就这样在意外和仓促中爆发了。

  1911年10月12日中午,身在美国的孙中山买了份报纸,报上的一则消息让他大喜:“武昌为革命党占领。”两个月后,他乘船回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接见了熊秉坤,他很高兴地向旁人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虽然真正的第一枪,是程正瀛打响的。但国父孙中山的首肯,使得熊秉坤从此获得了“熊一枪”的称号。

  这称号也非幸致。如果没有作为工程营总代表的熊秉坤在之前广泛串联、策划、动员,并在事发后随机应变,武昌起义的前景未卜。孙中山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评价他的首难之功的。

  上图为10月10日,工程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工八营”旧址。

  起义多次革命未果

  1895年

  10月

  乙未广州之役

  也称广州起义

  主要指挥者 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着手组织武装起义。起义总指挥部设在香港兴中会总机关,不幸起义前夕事泄,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陆皓东被捕牺牲。

  1900年

  10月

  庚子惠州之役

  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

  主要指挥者 郑士良

  1900年10月8日,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受孙中山委托,率领会党群众600余人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义,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后在外无援军,内乏弹药的情况下,起义队伍被迫解散。

  1907年

  5月

  丁未黄冈之役

  也称潮州黄冈起义

  主要指挥者 陈涌波

  余既成

  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07年5月22日,余既成、陈涌波率会党人士数百人,攻入潮州黄冈,以中华国民军的名义张贴布告。由于清军大举进攻,起义军坚持战斗数天,终因死伤过重而告失败。

  6月

  丁未七女湖之役

  也称惠州七女湖起义

  主要指挥者 邓子瑜

  1907年6月2日,起义军在惠州城外七女湖截获清军水师枪械,并攻克一些村镇。邓子瑜率起义军与清军战斗十余日,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最后不得不解散。

  9月

  丁未防城之役

  也称钦州防城起义

  主要指挥者 王和顺

  1907年9月,孙中山派王和顺至广东钦州,发动那黎、那彭、那思各乡人民起义,但革命军进攻钦州府城及广西灵山等地均未得手。后因腹背受敌而告失败。

  12月

  丁未镇南关之役

  也称镇南关起义

  主要指挥者 黄明堂

  1907年12月2日,同盟会会员黄明堂、关仁甫率乡勇80人,潜袭广西镇南关。7日,清军以4000人的兵力围攻,孙中山从越南运送的枪弹被法方扣留。镇南关起义宣告失败。

  1908年

  3月

  戊申马笃山之役

  也称钦廉上思起义

  主要指挥者 黄兴

  1908年3月,孙中山派黄兴率领旅越南华侨中的同盟会员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攻入广东钦州。在钦州、廉州、上思一带几十个村镇之间,转战40余日,战斗中先后击败清军一万人。后因弹药不济,义军宣布解散。

  4月

  戊申河口之役

  也称河口起义

  主要指挥者 黄明堂

  王和顺 关仁甫

  4月29日,河口起义军与清军中的反正部队会合,攻克河口。此后,起义军又分兵出击,连克新街、南溪、坝洒,直迫蛮耗、蒙自;部队也由三百余人发展到三千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1910年

  2月

  庚戌广州之役

  也称广州新军起义

  主要指挥者 倪映典

  1909年10月,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以新军为主力的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广州新军与巡警发生冲突,清政府派兵镇压,组织者倪映典率三千新军士兵仓促提前起事。因准备不周,起义失败。

  1911年

  4月

  辛亥广州之役

  也称黄花岗起义

  主要指挥者 黄兴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发动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方声洞等100余人牺牲,林觉民、喻培伦等29人被捕就义。事后收殓遗骸72具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5月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14日,长沙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接着又举行了长沙至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的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本版文字 唐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