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清晨,千佛山东麓笼罩淡淡晨雾,松柏苍翠,天然幽静。辛亥革命山东烈士陵园就坐落于此处。
早6点半,园内已有不少晨练的老人,清扫工人开始打扫长长的石阶。石阶两侧树丛中散布着19座白色陵墓,高处另有徐镜心、刘溥霖、薄子明三人墓碑。千佛山景区工作人员丹明琳介绍,最近几天前来陵园凭吊者络绎不绝。
时光回到100年前。1911年,11月13日,也是一个有雾的早晨,“山东独立大会”在山东各界联合会大院临时布置的会场召开。大会从早8点延续至晚9点,与会者近万人。
山东留日学生加入同盟会
“山东是同盟会开辟革命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孙继业说。
1905年7月间,正当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筹建同盟会之际,留学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山东黄县人徐镜心,就先期经张继介绍加入了这个革命组织,并得到孙中山接见。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下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其中北方支部设在烟台,辖陕西、山西、直隶、山东、东北三省等八个分部。
“当时山东籍留日学生入盟者达53人,居全国第4位,徐镜心被推举为山东分部主盟人。”孙继业说。
同盟会山东分部成立后,即开展革命活动,广泛发展会员。据统计,仅前期就发展会员540余人。为培养革命力量,同盟会员还积极创办学校,先后在全省各地创立30多所学校。影响较大的有刘冠三在济南创办的山左公学、在青岛创办的震旦公学,徐镜心在烟台创办的东牟公学。同盟会员以学校为往来活动机关,以教学为掩护,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晓博提供的资料显示,为宣传革命思想,同盟会员还创办了许多革命报刊。较有影响的有丁惟汾创办的《晨钟》杂志,刘冠三创办的《白话报》,陈命官创办的《渤海日报》,徐镜心创办的《盛京时报》,王讷创办的《齐鲁公报》等,为传播革命思想、启迪民智、开通风气起到了舆论先导作用。
孙宝琦被迫宣布山东独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传檄山东,要求山东人民“速举义旗,右我鄂军。西发临清,扼南北之咽喉;北出渤海,攻塘沽之险隘。直捣巢穴,复汉官之威仪,建共和之民国”。
山东同盟会积极响应,在学界政界商界和新军中开展活动,广泛联络各界人士拥护山东独立。
11月5日各届人士在省咨议局召开座谈会,同盟会代表提出了事先由徐镜心等人连夜拟定的《山东独立大纲》,要求组织临时政府,实现山东独立。
“以山东巡抚孙宝琦为首的顽固派极力反对山东独立。于是徐镜心、丁惟汾、谢鸿焘、王乐平等同盟会员在大明湖中历下亭召开紧急会议,议决再召各方代表集会,逼迫孙宝琦独立。”孙继业介绍。
11月7日,各界代表数千人再次集会,一致通过推翻阻碍独立的省咨议局,成立“山东各界联合会”,夏继泉被推选为会长。一连几日,革命党人发动各界群众不断到巡抚衙门请愿示威,要求宣布独立。驻扎在济南的北洋新军五镇的部分中下级军官在革命党人的联络鼓动下,也开始同情革命,拥护独立。11月12日,各界群众纷纷集会,商讨山东独立问题。到会同盟会员、教师、学生、新军官兵达万余人,一致要求山东独立。
11月13日,各界代表在联合会召开大会,孙宝琦也应邀到会。8点钟,夏继泉宣布大会正式开始,与会者情绪热烈,积极涌到台上,要求发言。同盟会代表谢鸿焘分析内忧外患,慷慨陈词,赢得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
而孙宝琦仍顽固不化,一拖再拖,拒不表态。到晚8点,同盟会与军队商议,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丁惟汾等同盟会员早已将会场各门把住,禁止出入。五镇参谋黄治坤等新军代表也拔枪示威,要求速决。
面对强大的压力,孙宝琦被迫同意山东独立,全场欢声雷动。孙宝琦随即发布《独立宣言》,宣布与清政府断绝关系,加入中华民国政府。
山东独立后,人民欢欣鼓舞,表现了极高的政治热情。革命党人还编练了学生军,士众群起应征。孙宝琦虽不真心拥护革命,但临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派同盟会员谢鸿焘作为山东全权代表赴沪共商国是,参加了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宝贵成果如昙花一现
山东的独立,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引起了清廷的极度恐慌。
11月16日,袁世凯复出任清廷内阁总理,立即开始了对山东独立的破坏活动,他电令各省督抚,“设法激励将士,取消山东独立”,处心积虑地扼杀山东独立于摇篮中。由于袁世凯曾任山东巡抚,在山东有一批追随者,旧属部从甚众,对于遥控山东的局势有非常便利的条件。
孙宝琦虽答应独立,态度却非常暧昧,他向组织独立斗争的进步力量提出了三点要求:所有政权、军权、财权,皆由他一人主持,他人不得过问;山东司道各官,他可随时撤换,大家不得掣肘;山东财政支绌,需依全省绅商筹集。他还提出以联合会为临时议会,抚署为临时政府的方案。如此揽权自重,均是敷衍革命派、加强个人专断的措施。眼前的胜利使革命党人没能识破孙宝琦的阴谋,竟然爽快地同意了孙宝琦的所有要求。
袁世凯抓住时机,对姻亲孙宝琦恩威并施,又打又拉。又派仕鲁多年的心腹候补直隶州张广建和候补知县吴炳湘到济南观察动向,挑拨新军内部关系。他们迫害独立派人士,大肆制造并激化矛盾,瓦解独立派队伍,使本来就不统一的第五镇发生了内乱。以吴鼎元为首的顽固派重新控制了军权,要求取消独立。
11月24日,由顽固派操纵的“山东全体维持会”召开,反动军官在会场外架起大炮,炮口对准巡抚衙门和联合会,会议被迫决定取消山东独立。为期12天的山东独立宣告失败。
独立取消,革命之火不灭
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由于山东独立随之取消,因此没有赢得史学界公认。
孙继业说:“有的学者认为山东不算是真正的独立,是假独立,很多历史书都把山东当做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反面教材。实际上山东的独立和武装起义,在辛亥革命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山东地近京畿,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门户,号称“左辅重地”。省会济南扼守京沪铁路要冲,烟台扼守京津海上门户。占领山东,即可北上直捣京城,又能扼断南下清兵的后路,因此山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东的独立和武装斗争,极大地震撼和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威胁着京津的安全与稳定,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对促进南北议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山东革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武昌起义爆发后,山东迅速响应独立,宣布脱离清王朝统治,并派同盟会员谢鸿焘作为全权代表参加各省代表会议,筹建中华民国,在政治上起到了孤立清政府、壮大革命声势的作用,对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山东独立撤销后,谢鸿焘继续代表山东军政府参加了临时政府的筹建工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对于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了重要政治作用。
第三,山东武装起义具有重要军事作用。山东独立虽然取消了,但是山东的革命并没有停止,山东革命党人总结议会道路失败的教训,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先后领导发动了烟台、登州、黄县、文登、荣成、即墨、青州、高密、诸城等地的武装起义,并且建立了山东军政府,不仅给清兵以沉重打击,而且对清兵南下起到了重要的牵制作用,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的重要基地和桥头堡,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作用。
第四,山东革命为护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山东独立和武装斗争,使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为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护国运动中,山东成为孙中山直接统率下的中华革命军的主战场,由革命党人组成的护国军,沿胶济铁路西进,先后攻占高密、潍县、青州、周村等沿途重镇,直逼省城济南,加速了袁世凯反动统治的灭亡,为护国运动的胜利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