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保证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不一定能培养出几个大师,但我还是要做,因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太单调了,全是靠明星、玩特技。”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说。
作为一项公益性的电影产业战略规划,由崔永元发起的“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近日在京正式启动。该计划打算邀请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大师们为入选的新锐导演讲课,还将一对一辅导他们拍电影,风格很浪漫“很小崔”。
“干了一件猛事儿,请了一行国际大导演为华人新锐导演做监制,两人一组,合作一部,有电影梦的华人朋友(18岁~70岁),准备报名吧!猜猜我都请到了谁?”9月25日,“班主任”崔永元在他的微博里得意地宣布。
据悉,“新锐导演计划”将从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第一期电影大师班。电影《杀死比尔》制片人班尼特·沃尔斯(美国),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奖、美国电视艾美奖获得者理查德·安德森(美国),曾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李沧东(韩国)等10位国际电影大师将齐聚北京,向新锐导演解读“什么是电影”。
在崔永元看来,大腕导演“垄断”电影,明星“熟脸”银幕频现,已经成了中国电影界的“怪相”,“去电影院,不应该是去专卖店的感觉,而是去超市的感觉,琳琅满目的电影作品在那儿供你挑选欣赏,而不是只有一种口味。”崔永元说,仅仅凭借票房数字来衡量一部电影的优劣,这本来就非常荒唐。
“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的目标是在3年内,让10位中国新锐导演在大师们的指导下,拍出10部能跻身世界电影之林的优秀作品,包括7部剧情长片、1部动画片、1部科教片和1部纪录片。崔永元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拍出来的电影类型是多样的,“我不喜欢现在进到电影院看到的都是大场面、大动作、特效的堆积,希望电影有更多的文化冲突。”崔永元说,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应邀授课的大师里内地导演集体缺席的原因。
相对于对授课大师们的千挑万选,在甄选参选者方面,该计划却是“零门槛”——“只要是热爱电影事业,18岁到70岁的人都可以来报名”,没有任何专业背景限制,只需提供一段阐述“什么是电影”的5分钟视频。“我们希望听出新意,讲5分钟就让人眼前一亮。”崔永元说,之所以不设置这个门槛,原因就在于,万一有一个人有潜力、有想法、有能力,偏偏没有任何经验呢?哪怕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们也不希望把这种人拒之门外。
崔永元举例说,一个人一直在拍照片,如果拍得很好,他对光影的认知、色温都特别敏感,他还需要的是对故事的掌控能力,有了这个也许他就能成为导演。“我也当过导演,我们拍《电影传奇》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拍了十几条你就能确定哪条是最好的,这也是一种本事。艺术标准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崔永元想通过这个计划发现中国未来的天才导演。“我的终极目标不是拍多少青史留名的电影,而是对参与的人还有网友进行一些艺术熏陶,让他们知道原来一些看不懂的电影也是好电影,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这个是电影文化的普及。”崔永元说。
据悉,“新锐导演计划”准备了3年之久,谈及在这个项目启动中遭遇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崔永元坦言“毫无疑问肯定是钱”。
“开始也曾犹豫,大师们会不会答应,我去一个一个地谈,发现是有可能的。原本是万事俱备,但由于赞助商突然撤资,就变得只差钱了。”崔永元为此紧急四处“化缘”,挨个给几个有家底的好朋友打电话,打算让每个人赞助50万元,结果有朋友讥讽说“都这么大人了,每次还要找人筹钱”。不过,对方几乎是挂了电话就把钱拿出来了,还有位友人主动要求包揽所有花费,只为支持小崔的公益电影梦想。
通过各种选拔的形式挖掘新锐导演,并为其提供拍片机会,在国内早已有人吃过螃蟹,但结果大都雷声大雨点小,发现人才和推出佳作的目标总是难以实现。对此崔永元举例说,费穆1948年拍的《小城之春》在当时无人理解,直到上世纪90年代被意大利人发现,该片才被认定为经典。就算最终没有一个导演从中脱颖而出,就算是“新锐导演计划”的作品过50年才被人认可,他也觉得值。因为计划中,每个电影大师的讲课内容都将被制作成视频放在网络上供大家观看,“听完了这些讲解,你看电影的眼光变贼了,提高了欣赏水平,我觉得也就够了,办事未必非得有个成败。”
“自己拍一部电影,倘若成功也就是成就一个导演;但是这个导演计划,倘若10个导演都成功了,提供不同的视角、态度、风格的电影,那该多好!”虽然没能亲自执导一部影片,但崔永元凭着对电影的狂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电影梦:在他的电影博物馆中,收藏着与中国电影相关的上万件展品,截至2010年底,他采访全球影人3000人次以上,制作的《电影传奇》栏目每年播出300集,向观众介绍着关于电影的传奇故事。
而“新锐导演计划”被崔永元看作是自己电影梦的一个新起点,“这是我的又一个电影梦,等于是向电影梦想迈进的一大步。当这10位电影大师来到北京,站在讲堂前时,我的梦想基本就实现了。”崔永元说。 本报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