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康熙痛恨科举考试徇私舞弊 痛骂主考官

2011年10月11日 11:17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康熙痛骂主考官

  夏 吟

  自隋代开始实行科考制度以来,科场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之风逐渐盛行。到了清代,此风更加严重,虽有严格防范措施,但依然是屡禁而不止,虽严惩而不绝。不但生员和正直人士怨声载道,就连皇帝也对此深恶痛绝。

  清初第二代皇帝康熙,在位61年,政绩卓著。经他的努力,使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昌盛起来。此后,他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抓教育和科举考试上来。1700年7月24日,康熙对大学士们说:“今年会试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孤寒士子未能入彀。欲令人心服,得乎?”由此可见,他对当时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不能遴选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深恶痛绝。当天晚上,他挥笔写了一首《为考试叹》的诗:“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皆模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我国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唐朝以诗取士,宋朝以后,科举以明经义为内容,到了明、清两代,则将“经义”之学具体到分析《五经》、《四书》的文句上,后来人们美其名曰:八股文。我国历代科举考试都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到了康熙执政时期,这种现象越演越烈。康熙写《为考试叹》一诗,是痛骂主考官们录取人才不按道义标准办事,而是依照个人私利准则行事,这必然遭到广大人民的詈骂和愤恨,同时还留下一个徇私舞弊的坏名声。

  康熙虽然对科举考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当时的录选贤才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然而,徇私舞弊是封建王朝的一大顽疾,以封建官僚为主宰的社会,是无法根治这一弊端的。康熙的这首诗,虽然是写于300多年以前,但对我们今天的高考和招干考试,择优录取人才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