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参加直隶(今河北)滦州起义的清军第二十镇部分官兵。
北京,作为当年清廷的首都,政治管制森严、屯有重兵,武装起义十分困难。因此,辛亥革命之际全国各地起义高潮迭起,北京却相对平静。然而,北京并非真正的清静之地,城内暗杀连连,城外亦有起义,政权更迭,暗流涌动……
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活跃于南方,影响至全国,最终以身处北京的清帝公布退位诏书而取得历史性胜利。
石板桥下,汪精卫刺杀摄政王
北京后海,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昔日王爷府的周边,现已成为酒吧、饭馆一条街。
后海之北,醇王府之东,曾经有一座名为“石板”的小桥,顾名思义,小桥由三块石板铺成。
这石板桥是当年摄政王载沣每天上朝的必经之路。1910年2月,汪精卫、黄复生等人留下血书:“我今为薪,兄当为釜!”计划在石板下掩埋炸弹,暗杀摄政王载沣。为了埋炸弹,革命党人事前放出风声说石板桥最近闹鬼,所以邻近居民到了夜晚都不敢从石板桥走。最终,刺杀未遂,汪精卫等人被逮监禁,从此声名大振。
其实,汪精卫非暗杀第一人。早在1905年9月,革命党人的暗杀行动就已经开始。26岁的吴樾身绑炸弹,预炸死准备出洋考察西方立宪的朝廷五大臣,吴樾血肉成仁,被同盟会追加为会员。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了配合南方的革命,逼迫清廷退位,扫除顽固力量,革命党人纷纷潜伏到北京,展开刺杀行动。
1912年1月7日,就在满清皇室公布退位前夕,张光培、杨禹昌等在北京开展了对袁世凯的暗杀行动。当时革命党人的暗杀分工非常细致,共分了投弹组、狙击组和接应组。那天,袁世凯刚刚上完早朝,走在回来的路上,革命党发动了袭击。据当时的革命党人自述,他们炸了袁世凯的马车,摧毁了马车并打死袁世凯保镖一名,随后袁世凯在其余保镖的保护下骑马逃走,而革命党人由于和闻声赶来的军警发生枪战而最终没能追击袁世凯。事发之后,有革命党人被捕就义。
两周后,彭家珍炸死宗社党(即“君主立宪维持会”)首领良弼,成为压倒清帝的最后一根稻草。良弼临终之际,反赞刺杀他的彭家珍“奇男子、真知我者也”,并感叹“我本军人,死不足惜,其如宗社从兹灭亡何?”意思是说,我死不要紧,可惜我死后,清室也要随之灭亡了。
果然良弼死后,宗社党如鸟兽散,朝中大臣,也纷纷逃到天津躲避。再上朝时,隆裕皇太后搂着小皇帝,眼见得朝堂空无一人,只好听任袁世凯摆布,下了最后一份诏书,授命袁世凯办民国。其时距良弼之死,仅隔半月。
据统计,从1900年到1912年,革命党人发起的暗杀有50多起。可以说,北京革命党人的暗杀,作为反清暴力斗争的特殊方式,对辛亥革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京畿周边,通州、滦州起义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滦县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园内递进三层。第一层是“辛亥革命滦州起义诸先烈纪念碑”,背面镌刻《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烈士明令》全文;第二层为“先烈衣冠冢”,汉白玉雕成的六棱形,横排纵书14位烈士的姓名以及追赠的职衔;第三层为滦州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塔,曾经被毁,重修后塔身四周恢复国民党党徽,冯玉祥手书一人多高的隶体大字:南面为“精神不死”,北面为“浩气长存”。
1936年,为纪念滦州起义死难烈士,由冯玉祥等人发起并赞助修衣冠冢和纪念塔。1936年颁布的《国民政府令》评价说,“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2006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革命党人除在南方各省不断发动起义外,还积极在北方策动革命。滦州地处京畿之内,是京、津沟通东北各省的咽喉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北辛亥滦州起义研究会秘书长唐向荣称:“正是基于这些,孙中山在领导北方革命时就制定了‘京津稍缓,树帜于滦州’革命大计,一场以滦州为中心的北方革命布置、展开了。”
1911年清廷举行永平秋操,后来辛亥滦州起义的基干部队新军第二十镇的一、二营就驻扎在这里。1911年10月l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其影响下,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为首的华北新军将领,联名发表通电,拒绝率军南下作战,甚至扣押了清廷运往汉口前线的军火。
1911年12月31日,在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人的带领下,滦州举事宣布独立,建立中华民国北方军政府,推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随后革命党人向清廷发声讨檄文,誓师直取京津。滦州百姓夹道欢呼,锣鼓喧天。滦州的外国侨民,也前往祝贺。
第二天,军政府在滦州誓师,决定于当晚乘车直趋天津、北京。不料第三营管带张建功临时闭城叛变。施、王等攻城不克,乃率全军登车西进。车到雷庄,路轨被清军拆毁。而驻在开平的通永镇总兵王怀庆督率淮军,与第三镇部分新军配合,四面围攻起义军。总共不过七八百人的起义军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仍英勇奋战直至次日天明,竟使本占优势的敌人无法得逞。王怀庆施展奸计,“诡请王、施议和”。施、王身入敌营,即被敌人捕杀。随后殉难的革命志士还有孙谏声、白毓崑等十余人。
除了滦州,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也发生了起义。当时,通州革命党人王治增、蔡德辰、丁东第等,策动驻通毅军姜桂题部,以党人组织的敢死队300余人为前导,预定在1912年1月17日起义,先据通州,再在附近革命力量的配合下攻取北京。但由于答应支给毅军双饷的款项久久未至,原先联络的一些毅军营官动摇叛变,汪精卫派来的人也向敌人告密,以致起义未发动就被姜桂题镇压。1月17日,王、蔡等被杀害。
唐向荣表示,滦州、通州起义正是呼应辛亥革命的北方革命,就在北京附近发生,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对宣统退位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