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千帆竞发景色新——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综述

2011年10月16日 00:0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1日,上海。

  在世博园,打工妹王琳和4万余名游客“登顶”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重温世博胜景;

  在和平影都,面对《白蛇传奇》《辛亥革命》等各种题材的国产影片,钟先生和女友一时难以选择;

  在群众文化艺术馆,来自深圳的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手拖行李箱,匆匆从机场赶来,欣赏73年来首次在亚洲举办的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开幕式;

  ……

  同一天,同一座城市,不同角落,类似的情形几乎每天上演。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中国百姓,正享受越来越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一幅绚丽生动的文化画卷,铺展在亿万人民面前。

  改革创新 迸发活力

  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由长春电影集团参与投资、发行的主旋律商业大片《辛亥革命》赢得不错的票房。

  这让长影集团董事长刘丽娟格外欣慰——有谁能想到,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曾连续6年亏损、一度无片可拍。长春电影制片厂1998年注册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被列为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以电影创作为龙头,拉动旅游、电视等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大电影产业链——2010年,长影集团实现净利润5079万元,创作故事电影50部,是改革前的8倍多。“与改革前比,我们更勇敢更自信。”刘丽娟说。

  长影集团的变化,是过去这些年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在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影响深远、波及整个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中国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路。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实践中,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民营演艺业快速发展,全国已有民营文艺院团7000多家,远远超过2000多家国有院团的总量。

  改革的动作,不可谓不大——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应转制的419家地方出版单位已完成402家,应转制的2412家发行单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29家电影制片厂已完成27家,地方362家电影公司已完成327家,460家电影院已完成411家,广电系统内需转制的57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已完成52家,38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已完成32家。此外,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118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有590家完成转制,地方3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有595家完成转制。

  同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通过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上市融资等方式实现要素集聚。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共有26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

  “上市既是对公司创业成长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推动。有了这笔钱,我们不仅可以扩大公司的规模,延长从创作、拍摄、发行到后续广告的影视产业链,还可以制作大电影。”去年上市的华策影视的总经理赵依芳说。

  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大大激发了文化的活力:

  ——2003年以前,我国电影产量一直徘徊在100部以下,国内票房不足10亿元;2010年,国产电影产量则达到526部,票房超过100亿元,连续第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4倍以上。“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翻了一番。2010年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6.3%……

  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5%。2004年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

  2010年,中国杂技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木偶剧团等4家转制院团演出场次比转制前翻了一番多,营业收入比转制前增加了两倍多。

  今年9月22日至23日,19位全国政协委员参观考察了这些文艺院团。短短两天的考察,让政协委员们感慨万千。刘兰芳委员说,北京市文艺院团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改革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和持久动力,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文化服务 群众受益

  随着清脆的放学铃声,11岁的姚茂盛迅速收拾好书包跑回家中,匆匆扒了几口午饭后,就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奔向村里的农家书屋。

  这个11岁男孩的家在安徽省郎溪县新发镇官桥村小墩岗村民组。位于村委会楼上的8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是他在村里的“乐园”。

  “以前书可少了,地方小,灯还暗,放了学有时候不知道干些啥好,光是写作业特别无聊。”姚茂盛说,“现在书这么多,太高兴了!”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在农村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中华大地。

  从总量到结构,文化投入持续增加和改善——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从城镇到乡村,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越来越广——

  截至“十一五”结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实现乡乡都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今年我们要再举办一次书画展览,现已开始从各村征集作品。”黑龙江省望奎县卫星镇文化站副站长陈立福说,随着国家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基层文化工作也盼来了春天。2007年,300平方米的卫星镇文化站投入使用,图书、乐器等陆续到位。他的话,正是无数基层文化工作者现状的写照。

  从网络建设到设施建设,“文化民生”日益受到各地高度重视——

  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三大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建设;河北全面完成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全省各地规划建设了一批集游艺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景观、文化广场;陕西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手拿一条丝巾,空中轻轻一抖,一串又红又大的葡萄瞬间展现在观众面前……国庆节前,在当地举办的葡萄节活动现场,36岁的河北省肥乡县旧店民间艺人蔡振山的魔术表演,博得乡亲们的阵阵喝彩声。

  “吃喝不愁了,现在农民最缺啥,缺的是精神娱乐生活。”去年蔡振山回到村里投资30多万元在自家院里建起农家剧场,让十里八乡的村民自娱自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