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曾愤怒庆龄嫁孙中山(图)

2011年10月17日 15:43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曾愤怒庆龄嫁孙中山(图)
年轻的宋耀如充满朝气和希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刊特约撰稿\周伟民

  编者按:

  宋氏家族是近代中国一个举世瞩目的家族,其影响力之巨大和深远,在世界范围内鲜有比肩者,而宋耀如是这个传奇家族的奠基人和缔造者。近年来,随着相关历史档案资料的相继解密和政治环境的改善,有关宋氏家族特别是对宋耀如的研究也日趋活跃。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年周年,也是宋耀如诞辰150周年。10月16日,由海南省宋耀如研究会、宋庆龄研究会主办的“纪念宋耀如诞辰150周年座谈会”在文昌举行,本刊特约请部分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撰文展示宋氏家族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们解析“革命隐君子”宋耀如的传奇人生及其开创的宋氏家族的文化根源和丰富内涵。

  1912年4月17日,孙中山在《致李晓生函》中写道:“宋君嘉树者,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宋耀如一生高风亮节。东西方文化的熏陶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在他身心凝结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他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倾家荡产,不为名、不为利,被孙中山尊称为“革命的隐君子”。

  时代潮流与家世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势力大量进入中国,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程序开始瓦解、破碎。在外患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在整体上发生剧烈的变化。

  当时代的巨轮呼啸而来的时候,腐朽的满清王朝岌岌可危。中国人民不堪重压,整个社会像是处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一样。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天津教案爆发,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进呈《应诏统筹全局折》,光绪变法的失败———直到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宣统退位,国家政权移交中华民国。清朝灭亡。宋耀如就成长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的海南岛。

  海南岛处于浩淼的南海中。自古以来,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路之便为海南向外移民创造了客观条件。也是海路之便,外商在通商之后把大批洋货倾销海南的同时,又将大量海南的土特产掠夺出口,破坏了海南薄弱的自然经济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海南岛东北地区出现了人地失衡的现象;可耕的田地缺乏,一遇自然灾害的袭击,加上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时候,英、荷、法的殖民主义者在东南亚地区正大搞开发,锡矿业和橡胶业急剧发展,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土瘠民贫的海南岛东北部,一部分人向海外发展,远至欧美、近在南洋,其中,尤以文昌人居多。他们通过同乡宗亲关系,互相提携,人数逐年增加。这些出洋者几乎都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多从清澜、铺前乘三桅帆船于冬至前后启程,趁北风之势,随着海流,飘荡一个月左右,抵达南洋各地。

  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正是在这个西方思潮及西方经济冲击着古老的将要崩溃的清代末年成长。

  宋耀如(1861-1918),1861年10月17日(清咸丰辛酉年十一年辛酉九月十四日卯时)出生于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原姓韩,名教凖。后改姓宋,取名宋耀如、宋嘉树。

  宋耀如在十二岁以前,一直在家乡度过。他的父亲韩鸿翼,因为家境贫寒,卖椰子、织棕绳,也烧过砖。宋耀如(当时叫韩教凖)在文昌农村的贫穷生涯中,度过了童年。十四岁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跟着哥哥漂洋过海去投靠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亲戚,订了为期三年的契约,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这是宋耀如第一次走出国门;这次出国对宋耀如没有多大影响;但远涉重洋漂洋过海谋生的漂泊意识,已在年轻的宋耀如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青少年时期的漂泊生活

  1878年,宋耀如十七岁,父母决定将他过继给堂舅父(婶婶的弟弟)领养。这位堂舅自己没有子嗣,姓宋。他在美国马塞诸塞州(旧译麻省)波士顿市开一家出售国产的丝绸茶叶的铺子,是最早在美国定居的中国人之一。

  从爪哇到波士顿,海上的周折和颠簸,磨炼了少年宋耀如的坚强意志;他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迈开了人生旅途的第一步。

  到了波士顿养父家,在丝茶店里当学徒。他聪颖机灵、勤快温和;很快掌握了经营商业的知识。养父十分满意,经常给他鼓励,并希望他以后能继承家业,传宗接代。在丝茶店当学徒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他人生的一次巧遇。

  波士顿是一个富有古老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的教育事业在美国首屈一指,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当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青年到美国的公职留学生,有两位经常到丝茶店来。一位名牛尚周,上海人;一位名温秉忠,广东人。当他们知道宋耀如是广东海南人时,彼此十分高兴,在异国见到同乡而且是同龄人的喜悦,使他们无话不谈,于是三人经常在丝茶店聚首,谈天说地,共认“三生有缘”!他们告诉他学校里及每年夏天被送往夏令营的生活,劝说他不要满足柜台后面的日子。他在新朋友的怂恿下,走到养父面前,要求能正常上学。但是遭养父明确的拒绝!

  终于,宋耀如勇敢地离开这个家逃跑了。他跑到波士顿港口,并偷偷爬上美国海岸警卫队缉私船艾伯特·加勒廷号(Albert Galtain)躲藏起来。这船正巧驶向南方,宋耀如既不知道也不在乎这船开往何处,仅仅想逃走,想读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宋耀如的冒险行为,竟成为他传奇人生的开端。

  在船上,宋耀如被抓住了,并且被带到船长埃理克·加布里埃尔森的面前。船长是位善良、虔诚的人,他对这个男孩的行为感到好奇。宋耀如极其真诚地告诉他:他怎样渴求上学而离开店铺,乞求让他干活,并于此能找到一个实现个人志向的机会。船长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应允招募他在船上工作。

  1879年3月,在一场海上大风暴里,加勒廷号在大海里救援了至少5艘分散的船只,宋耀如在二十四小时的救援行动中表现出机智和勇敢,他得到舰长的信任!

  艾里克·加布里埃尔森被宋耀如的忠诚所感动,他决心帮助这个孩子。在科尔法克斯这个地方经过大约8个月以后,舰长亲自给财政部长写信解除他在舰上服役,并把宋耀如介绍给牧师佩奇·里考德。宋耀如跟他在旧的第五街卫理公会教堂会面,最终宋耀如决定留在里考德教堂里。1880年11月7日,里考德牧师主持了宋耀如受洗仪式。

  洗礼后几天,他暂时在一家印刷厂找到工作,他对印刷术产生了兴趣,也为他后来创办印刷厂打下思想基础。

  大学里的神学修炼

  1881年,在宋耀如二十岁的时候,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圣三一学院(现杜克大学)读书。

  里考德牧师把年轻的宋耀如带去见了朱利安·卡尔将军。卡尔将军是联邦军的军人,一个纺织企业家、富翁和慈善家,他决定满足这个男孩梦寐以求的教育。将军为宋耀如选择了圣三一学院。在预备学校里他上了一年学。他学得很快,在W·T·甘纳威教授家里,并由院长布拉克斯顿·克雷文博士教他学习。在圣三一学院第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他被领入教堂,克雷文博士引用圣经里的话说:“你,走向世界;向天下一切生灵布讲福音。”

  在此期间,卡尔将军资助他读大学;他来到卡尔家中,就如同他的儿子一样成为他家庭中的一员。宋耀如对自己在经济上依附这位长辈感到不安,在学校的假期里,他坚持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以维持生活,他挨家挨户地卖书,并出售他在“考尔法克斯”号船上学会编织的绳索吊床。

  在杜克大学的一年里,宋耀如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愉快的;他树立了当传教士的理想,过着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结交了一批美国朋友,杜克大学对他的培养,他终生难忘。

  1882年秋天,宋耀如转入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专修神学。课业十分繁忙而且内容复杂。他和同学们交上了朋友。他性格善良,爱好争论;一有争论,便自然成为大学辩论会的核心。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在给艾伦博士的一封信中写道:“当我完成我的学业时,我希望我能把光明带给中国人。我活着的目的是行善、敬人、赞美上帝;为别人做好事,将他们从无尽的惩罚中拯救出来。”

  1885年春天,宋耀如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他获得了毕业文凭,但未取得学位,这时候,宋耀如还想在美国学习医学,借助医者的身份拯救人的灵魂。卡尔将军已答应继续资助他,但是他的请求被监理公会会督马克蒂耶(Bishop McTyeire)粗暴地拒绝了。

  在离开美国的时刻,他照了一张照片,这个体格健康、充满朝气和希望、血气方刚、生龙活虎的年青人,正在憧憬着回国后的峥嵘岁月。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时刻怀念自己的故乡,他写信给父亲,报告自己在异国他乡的信息;对于家乡的热爱和留恋,根的意识牢牢地扎根于脑海之中。在神学院学习时,他立志要回祖国传教,以救赎自己国家人民的灵魂。1886年春天,他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在宋耀如二十多年来乃至未来一生的生活里,漂泊意识与根的意识在他思想上交织在一起,这是在中国历史进展的历程中,在海南文昌故土,能出现举世瞩目的宋氏家族的重要因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