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撑腰体”是善良观念的集体苏醒

2011年10月25日 0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撑腰体”是善良观念的集体苏醒

  韩浩月     

    即便没有小悦悦事件,“撑腰体”早晚也会流行起来,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呼唤人性与良知的强烈愿望,是“与人为善”、“好人有好报”等善良观念的一次集体苏醒。 

  “撑腰体”的原创者是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网民在创造一种网络文体的时候,往往会寻找在社会上或者某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因为这样的人物所表达的观点,更具群体代表性,也更适合于媒体传播。 

  因此,小悦悦事件发生于10月13日,而吴志攀原本说于9月21日的语录被翻出来当做“创作母体”,就不那么奇怪了。即便没有吴志攀首创的“撑腰体”,网民也一定会寻找出别的渠道,只要那个渠道能挥发人们的积郁、无奈情绪。 

  且看看吴志攀的“撑腰体”写了什么内容,“鼓励校友做好事,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在没被大面积模仿之前,这段话谈不上什么文采,也很朴素,看不太出可以流行的趋势。 

  但它最终的流行,不在于字词之间讲不讲究对仗或韵律,而在于它所表达出的鲜明观点,这个观点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想做好事就尽管大胆地去做,母校为你撑腰。因为发言者的北大人身份,所以吴志攀的话,也会很容易被当成北大的表态,北大都如此态度鲜明了,其他大学怎肯落后? 

  不是每个人都是北大校友,但可以是地大、北邮、广电、广院、武大、山大等学校的校友,各个版本的“撑腰体”争相涌出,其作者和传播者,都极有可能是这些院校的学生或毕业生。这些院校虽没表态,但他们的学生纷纷替母校表态,换句话说,这个社会从只对“救人有风险”这个现象进行批判,转到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来了。

  南京“彭宇案”的判决对社会风气影响之大出人意料,此后发生在各地“遇难不救”的实例,无不都将源头追索到“彭宇案”身上来。而实际上所谓的道德滑坡,显然并不是自“彭宇案”开始的,只是“彭宇案”客观上所起到的恶效应太大,成为人性蒙灰、文明蒙羞的代表性事件。 

  用双手接住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救下跳桥少女的“最帅交警”王静,小悦悦事件中出现的“最美婆婆”陈贤妹……网民用一个个“最”字来力挺那些敢于救人的普通公民,试图洗刷那些因救人而蒙冤的实例带给整个社会的耻辱,但这种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多停留在道德层面,拼命地表扬和用力地鞭挞,除了树立一个更鲜明的对立面之外,对提升社会“道德浓度”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小悦悦事件之后,有很多人发出了将“监护不力”、“见死不救”入罪的建议,具有强力约束效应的立法,或能给不断下滑的道德装上“刹车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撑腰体”的流行能起到什么效果,不会有具体的体现,它虽是一种鲜明的态度、有力的观点和不错的建议,但目前更多还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不排除真有大学或别的一些单位,为救人蒙冤者提供帮助,但受不同个例存在差异等复杂因素影响,以及资金来源和使用等方面的约束,这样的救助不可能被推而广之,想保障好人、好事能理直气壮地当起来、做起来,最终还得依靠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比如对诬陷救人者进行惩罚等。 

  “娱乐”也好,建议也罢,“撑腰体”会像其他网络文体一样,热闹一阵之后被逐渐淡忘,但希望这个语体的创造者、模仿者和传播者们,都记得自己这个或沉重或随口言说的承诺,在有符合条件需要帮助的人出现时,能够尽自己所能弘扬善行、传递善意。人人都如此,社会风气自然会改观,这也不枉“撑腰体”流行一时所作出的贡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