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加坡10月29日电 题:新加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热度不减
中新社记者 田军 张冬冬
从街头到纪念馆,从讲座到展览,从演出到研讨会,东南亚岛国新加坡正兴起一股纪念、研究辛亥百年的热潮。
在长约3公里、遍布文化历史古迹的马里士他路上,灯杆上一面面蓝色旗帜广告语迎风招展,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晚晴园自10月9日至10月30日免费开放”。
晚晴园——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就坐落在马里士他路的一角。这里曾是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的革命基地,连日来正举办辛亥百年展,展出孙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珍贵资料。
10月底的新加坡正是多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尽管如此,每天10时许,晚晴园门前仍是人流聚集,等待开馆参观,直到下午闭馆,人流几无间断。观展的人群中,有坐着轮椅的耄耋老人,有背着书包雀跃的学生。
今年75岁的孙晋供11年前从印尼移居新加坡,他看到广告特意赶来,“今年是辛亥一百周年,我很想了解那段历史”。
现年72岁的居民张训勇是本地华人,他之前不止一次到过晚晴园,“我对孙中山很有感情,晚晴园重新装修后,一定要过来看看,现在展品多了,人气也多了不少”。
中老年人参展大多源于对孙中山的情结,小学生前来则更多蕴含着教育意义。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潘宣辉透露,此次晚晴园制作了一系列纪念品,其中有专门为学生编写的连环画和拼图,优待学生免费参观,同时招募学生做义工,“启发新一代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的兴趣”。
辛亥百年展览的观展热度远远超过主办方想象,据悉,从10月9日晚晴园重新开放至今,访客数量已逼近6万人次。
除了展览的火爆,学术界也表现出对辛亥百年的足够热情。自10月初开始,陆续有新加坡本地专家学者作客晚晴园主办的“百年辛亥忆晚晴”系列讲座,围绕百年辛亥与新加坡的联系发表见解。从南洋华侨作用到本土革命先驱故事,内容广泛,讲座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底,时间跨度达三个月。
在系列讲座之一《空白的足迹 ——孙中山来新次数及同盟会成立时间探讨》讲座现场,记者看到,百余听众不时与主讲人交流,场面活跃,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延长了30多分钟才结束。
而据了解, 一场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志士与新世纪展望》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新加坡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地的40多位学者届时参与,将学术界辛亥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新加坡的舆论也对辛亥百年保持着高温度,《联合早报》28日刊发历史学者柯木林的文章《新加坡纪念辛亥百年的意义》,从历史文化与经济因素分析新加坡与中国的联系。《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该报自10月以来一直在不间断地报道辛亥百年活动,并于10月6日刊出52版专题特辑“百年辛亥,南洋回眸”。
10月9日,北京隆重举行了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数千里之外的新加坡,则于10月8日举行庆典,受邀嘉宾逾500人,由晚晴园昔日主人张永福的后辈、现任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主持仪式。20天过去了,如今的狮城,“辛亥热”依然不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