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称中国节庆活动数量过万 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2011年10月31日 1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称中国节庆活动数量过万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峰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
分论坛现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张中江)  第二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日前举行,38个优秀节庆在推选中脱颖而出。会议期间,有专家表示,根据统计,中国一年节庆活动的数量已过万。节庆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也存在盲目跟风、追求政绩、忽视群众参与度等问题。

  为何网络投票最少者能胜出? 主办方回应称专家打分高

  第二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指导,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节庆协会(IFEA)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承办。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秘书长彭新良,北京大学中国节庆研究中心主任邓峰,世界博览会国际合作专家、清华大学文化产业旅游经济高级研修班教授乔然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2011民族节庆回顾与民族节庆专委会的工作》、《寻找当代节庆的魅力》、《中国节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旨报告。

  “2011优秀民族节庆”推选活动最终获牌名单也在此次峰会上公布。该活动是由民族节庆专委会与国际节庆协会(IFEA)·中国共同推出的一项公益性活动,面向全国56个民族的节庆,通过节庆自荐、公众投票、媒体推选、专家评审的方式,从报名参评的近400个节庆中,评选出“最具特色民族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最具创新价值节庆”和“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四批优秀节庆。

  最终,包括第八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第四届中国·武功苏武文化艺术节等在内的38个节庆(城市、地区)脱颖而出。据介绍,经国际节庆协会的授权,推选出的优秀民族节庆将直接参评国际节庆协会“IFEA国际节庆奖”。

  此外,“2011民族节庆成就展”和“2011优秀民族节庆”新闻发布会于29日下午举行。

  中新网记者经过观察发现,在“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的入围名单中,“大理国际影会”的网络投票得票数最低,只有2462票,远远低于其他节庆,但最终依然胜出。

  为何网络投票得票最少的节庆,在同类活动中仍然能够胜出?针对本网记者的提问,彭新良回答说,根据规则,此次推选网络投票权重为20%,专家评分权重为80%。所以,虽然“大理国际影会”在网络投票方面只得到了1分,但专家给出的分比较高,得以最终胜出。此外,还考虑到这个节庆报名比较晚的关系。

  本次峰会还设置了“节庆产业与旅游发展”、“节庆文化与城市品牌”、“节庆活动与民俗旅游”3个分论坛,有关专家从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前沿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前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盲目跟风、追求政绩

  彭新良在其所作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节庆管理机构数量逐渐增多,管理机构初现雏形,行业管理亟待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0月,中国节庆活动的数量已过万,类型和规模不一;2011年中国节庆数量总量仍持续增加,并涌现出一些新兴节庆活动。

  彭新良表示,当前中国节庆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节庆变味与文化内涵的缺失。近来一些民族节庆的市场化开发遭到了质疑,是因为开发者和策划人的急功近利,一些民族节庆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喜好而变得不伦不类。

  2、盲目跟风与急功近利。目前中国的节庆市场中,一些节庆项目太过于注重追求节庆品牌化效应,在没有经济文化基础托底情况下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忽略了节庆要围绕当地的文化、资源、产业来办的根本原则,科学办节的指导思想在实践过程中演变成无文化之本的凭空造节和无端渲染,从而损害了节庆活动的生命力。

  3、千篇一律与追求政绩。中国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庆屈指可数,能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节庆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一些雷同的,没有特色的商业节庆泛滥正像商品大潮孕育的怪胎。有节办节、无节编节,编不出的就拿洋节克隆。商业化和庸俗化把过节的快乐变成了铜板的腐臭味。轰轰烈烈地办节庆,花费巨资举行大型的开幕式,热闹的开幕式之后,具体的节日内容既单薄又冷清。

  怎样的节庆才有魅力? 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邓峰在演讲中,以具体的事例对当前节庆活动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他说,自己团队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节庆中,95%以上的民众,与节庆并无紧密联系;开幕晚会是少数参与该节庆群众的主要参与形式;该节庆被老百姓认为是“政府招商引资的活动”。

  邓峰指出,当前很多节庆活动是由政府主导的,但在群众参与方面做得不够。

  在他看来,节庆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首先要明白节庆主体的概念,也就是说“谁来过这个节”。要把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放在首位,否则这个节在百姓眼中就没有魅力,他们也就自然没有过节的冲动。

  邓峰认为,应当认同政府主办节庆,具有一定经济目的的行为,但是决策者必须强化节庆“服务社会、娱乐百姓”的功能。

  他还在演讲中提到,以传统文化为资源而开展的节庆,应当特别注重传统精神的传承和生态的传承。中国有很多值得骄傲和传承的传统文化,这也成为各级政府最容易想到也运用最为普遍的节庆方式。但当这一方式走到极端时,就出现了三地政府为“西门庆故里”争风吃醋的现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