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达微:他把黄花岗写进历史
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邓琼
解读:艺术史家、黄花岗烈士陵园顾问 黄大德
稍通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潘达微便没有黄花岗。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正是潘达微和妻子陈伟庄冒死收殓72具烈士遗骸,安葬于黄花岗。因此,专研潘达微生平的艺术史家、黄花岗烈士陵园顾问黄大德先生认为,电影《辛亥革命》里把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收尸之事移至李冰冰扮演的徐宗汉身上,是“极不严肃和歪曲历史的恶作剧”,不可容忍。]
冒死完成志士遗骨归葬
羊城晚报:黄花岗起义失败之时,潘达微的公开身份只是《平民报》的一名记者,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完成志士遗骨归葬之事?
黄大德:记者只是潘达微公开的一个身份,实际上他是秘密的革命党人、同盟会员。他的父亲潘文卿是广州城内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而潘家与当时很有势力的巨绅江孔殷江家素来交好,江孔殷与两广总督张鸣岐的交情又很不一般。这都是潘达微能够最终说动善堂出面、让地安葬烈士,而又承江孔殷从中说项、自己免遭刑责的客观条件。如果不是潘达微,七十二烈士都会成为“孤魂野鬼”,他建起了一座革命的丰碑,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革命遗产。
羊城晚报: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要为这一批“造反者”收葬,一定经过了想象不到的周折。
黄大德:个中艰辛,当然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本来当局打算将这些革命者交给善堂收殓,与被处决的罪犯一样乱葬在“臭岗”,潘达微听说后“肝肠欲裂”,马上冒险去跟善董们陈情,并请动江孔殷在当局面前担待。接着他又去找地,先是找到东门外沙河一地,地主是一位医生,本来已经答允出让,很快又因怕被牵连而变卦。最后还是他用父亲的老关系,声泪俱下地说服善董徐树堂将善堂的一块义地拿出来,作为墓地。这块地方原来叫红花岗,潘达微以为不妥,于是在自己事后撰写的新闻稿中首次将其改名为“黄花岗”,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画案上放骷髅心系英魂
羊城晚报:对于公众而言,潘达微的名字永远是和黄花岗联系在一起的。而他自己似乎也一直具有某种“黄花岗情结”?
黄大德:在潘达微心中,烈士的英魂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也注定了他必须一生一世要为这些烈士负责。他曾在自己的画案上置放了一个骷髅,以最独特的方式与烈士的英魂建立起世所罕见的特殊关系,这也显示他自觉要担起烈士守护神的角色与义务。
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公祭,孙中山亲自前往主祭时就倡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并由孙中山亲自领衔主理,潘达微任协理。然而,由于正值乱局,工程迟迟未能进行,他只能赶在1917年黄花节前在墓地竖起一块小小的石碑。1918年秋,由烈士中方声洞之兄长、滇军师长方声涛再度发起募款修墓之事,1919年林森再度向海外华侨发出倡议募捐,修筑工作方才进入具体阶段。主其事的林森等,深知潘达微的烈士情结,从陵园的设计到修筑工程,事无巨细,都问计于他。而大至陵墓设计的布局、风格,小至石材的选择、各种雕塑的花纹图案的搭配,潘达微都亲自参与其中。
在多个领域开风气之先
羊城晚报:其实除了黄花岗烈士墓,潘达微还在广州留下了非常多的足迹。
黄大德:是的。潘达微于1901年与黄节等就在广州河南龙溪首约创办“群学书社”,设中外时报杂志供人阅览,后来迁到海幢寺,易名为“南武公学会”。为宣传新的医学方法,1904年他又在广州河南创办赞育善社,以新法为产妇接生。
1910年5月,他与高剑父在河南守真阁策动庚戌新军起义,在广州河南凤凰岗办美术瓷窑所,为革命筹款。他还创办了《时事画报》,最高峰时发行量多达三千份,不仅有效地启迪民智、宣传革命,也催育了中国现代漫画的发展。
潘达微在慈善事业方面的作为也很大,1912年他与陈景华在广州花地创办规模宏大的女子教养院。后增设孤儿院,专收奴婢,苦女,孤儿,最多时达八百多人。
羊城晚报:在他身上,还有“中国第一位人体摄影实践者”等等头衔,在多个领域开风气之先。
黄大德:潘达微确实是那种你看到他就没法不敬佩的人。他身体孱弱,却是个多栖的奇才,做过记者、出版过刊物,涉足政治、经济、慈善、医学、广告、摄影、教育、戏剧等等领域,尤擅绘画。他还开过摄影店,开张时门口的橱窗摆的是一整幅裸体女人相,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何等惊世骇俗!
潘达微早年毁家纾难,为革命奔走呼号,开启了草根阶层的启蒙之门,致力于唤起国魂。待革命成功,他却离开了官场,负起后死责任,抚育孤儿,提出了一系列公益事业的计划。遭到龙济光通缉后,潘达微又转而从事实业,致力慈善。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先烈的遗愿,可以说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
大费周折终魂归黄花岗
羊城晚报:可是这样一个人物,死后家属希望将他归葬黄花岗时,却为何又大费周折?
黄大德:把潘达微葬于黄花岗,于情于理都是合适,孙科当时也复电同意了。但广东革命纪念委员会董事会却以1924年有“无论何项有功之人,其遗骨概不得附葬烈士墓园界内”的布告为由予以阻碍。这方案在广东遭到否决,个中奥秘,有个人恩怨,也有党派之嫌,后来只能安葬在黄花岗的外围。对此家属深表不满。据当时报纸报道,1937年,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来广州拜祭黄花岗时,潘达微的夫人陈伟庄亦前往“哭祭”,实为今天的所谓“上访”。林森亦觉对不起潘家 ,明令移葬。但抗战事起,一再拖延,直到1950年,辛亥元老姚雨平给广州市政府写信重提,1951年7月27日潘达微才得以归葬黄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