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际大企业跨界文化:是鲶鱼,还是鲨鱼

2011年11月04日 16: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 陈 璐

  在挪威,渔民会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由于受到鲶鱼的威胁,原本不爱动弹的沙丁鱼只好游动起来,不致因缺氧而死掉,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这一效应后来被运用在企业管理领域。

  10月31日,苏宁易购图书频道正式上线,60万册的销售规模仅次于当当网。苏宁这一举动的目的可能是想通过试水图书市场“把零售网站做热”,但客观上确实给网络图书市场带来了一轮新的竞争。

  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跨界进军文化产业的案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这些企业进入文化领域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其最终能否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对那些原来的市场占有者乃至整个产业来说,这些“外来客”究竟是活跃环境的鲶鱼,还是鲸吞兼并的鲨鱼?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文化产业成为投资新热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集团公司跨界文化行业的现象很正常。究其原因,这些集团可能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企业在其他领域赚钱后,出于投资的目的,想要通过文化产业拓展自己的发展前景;一是出于产业转移和战略转型的需要。“各个产业呈现此消彼长的格局。譬如近年来,制造业的比重正逐渐降低,文化产业成为一个转型的热点和新的投资增长点。受此吸引,越来越多大企业开始瞩目文化产业。”

  陈少峰认为,日本索尼应该算是集团公司转型做文化产业较为成功的案例,娱乐事业群事实上已成为索尼如今重要的利润来源。索尼公司前身是制造工厂“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1968年,索尼涉足文化行业,陆续并购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音乐与电影部门。不过,索尼进军影视业的步伐并非一帆风顺,直到1997年,索尼影视娱乐才逐渐获利,拍摄了《蜘蛛侠》、《卧虎藏龙》等热门电影,并购米高梅电影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制作公司。随后,索尼公司将电子、游戏、娱乐产业列为重点产业,2006年更公布了其重点发展高清领域、数位影院、游戏和电子娱乐四大支柱业务,强化自身作为一家全方位娱乐服务公司的地位的未来发展战略。近日,索尼影视还获得了乔布斯官方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的电影版权。

  除了索尼,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音像销售额约占美国音像销售的20%;广告、网络也正逐渐成为微软公司的主流业务。

  跨界文化还需谨慎

  2003年,美国通用电气收购了法国威望迪环球公司的美国娱乐资产,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一个新巨人。实际上,此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通用电气一直与电影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好莱坞数百年来发展形成的企业文化氛围被认为是通用电气进军电影业的主要阻碍之一。通用电气一直使用统计分析法提高各环节的经营效率,这种极其繁琐甚至抠门的细化管理模式会遭到风格随意、散漫的好莱坞人士的抵制。这意味着,如果通用电气无法让这些大牌明星、制作人乖乖就范,拍电影所耗费的巨大投资可能会成为通用电气的“无底洞”。分析人士认为,2003年时通用能下定决心进入影视娱乐业,一方面是因为威望迪环球公司拥有的《法律与秩序》等节目拥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码影碟市场的兴旺有效降低了电影的成本,降低了入行的风险。

  一位知名企业管理者认为,跨界经营除了要考虑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还需要引进新的行业人才,并进行人才的重新配置和组合,且这种新配置不能够脱离原有企业的文化核心,而应将两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经营企业,打造新的品牌。陈少峰也表示,大型企业集团进军文化产业,优势是拥有更多的市场经验、更完善的经营模式、更雄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但在这一行业相对缺乏经验,可能需要更多磨合。

  其实,威望迪集团的发展也可被视为跨界经营文化产业的一个案例,该公司最初的经营内容是水务。在巅峰时期,威望迪的业务涉及电视、电影、音乐、出版、互联网等文化领域的多个方面,可谓风光一时。然而,由于一味扩张而忽略了互补协同,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威望迪环球差点儿被债务、财务等问题拖垮,也导致它最终被通用所收购。

  鲶鱼鲨鱼取决于对手

  一些文化产业从业者担心,这些财大气粗的“外来客”不一定只是活跃市场环境的鲶鱼,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文化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外来客”也很有可能扮演鲨鱼的角色。

  当年,威望迪的美国娱乐资产被通用电气收购其实就是一次“贱卖”。当时,其资产价值被估算为170多亿美元。但通用电气仅支付140亿美元,还不用掏现金,只需承担少量债务。市场分析认为,威望迪之所以愿意将娱乐业务贱卖给通用电气,可能是因为其认为比起在交易中得到便宜,与通用电气拉上关系更加重要。而就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通用电气实际上扮演了鲨鱼的角色,在好莱坞,人们已经很少听到威望迪这个名字了。

  对于很多刚从事业单位转型而来、经营者市场竞争经验略显不足的中国文化机构如何应对外来的挑战,有关学者建议,文化产业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选择合作对象时应该慎重,应该增加人力资源在经营中所占比重和回报率,更多地体现人力资源在产业中的价值。

  “更多投资的进入长远来看有利于产业竞争,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大环境来说应该是件好事。”陈少峰认为。事实上,跨界作为一种拓展全新的产业方向、改变单一盈利渠道的方式,如果选择、运用得当,无论对“新人”还是“老人”来说都会起到推动作用。在美国,文化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间互相渗透,互相参股、控股,二者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NBC、CBS这样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和运营,离不开背后强大的金融资本的支撑。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所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媒介之间的跨媒体经营和合作案例将越来越多。当文化集团实力强大时,同样可以考虑跨界到其他领域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