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钱学森之子:父亲为什么对母校有那么深的感情

2011年11月07日 11:2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钱学森

  父亲晚年回顾他的成长经历时曾说,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所以,他一直对母校念念不忘。

  父亲为什么对母校有那么深的感情?这是因为父亲那种为中国人争气的豪情壮志,那种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顽强毅力,就是从北京师大附中萌生的。

  1923年,父亲考上了北京师大附中,当时一走进这个校园,就感到一种气氛,一种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气氛。我父亲后来回忆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我们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振兴中华。”

  师大附中的校训是“勤、爱、诚、勇”四个字,父亲入学时的校长是著名进步教育家林励儒。当时的附中弥漫着民主、开拓、创造的良好风气。父亲最喜欢数学、物理课。他一直都记得当时教几何的傅仲孙老师的话:“你只要承认公理,定理是根据逻辑推断的必然结果。这样的理论在中国是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拿到火星上去它也是如此!”这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博物老师的名字叫李士博,他编写了一首“矿物硬度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在附中举行八十周年校庆时,时年七十岁的父亲在大会讲话时一字不差地背诵了歌诀,引来全场惊叹。父亲还常常说起当时的语文老师董鲁安。董老师从来不讲“死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做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前途。董老师还给他们详细地介绍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寒假期间校友会有幸聘请到鲁迅先生来校演讲,后来讲话稿发表在附中编印的《校友会刊》上,题目是:《未有天才之前》。教生物的俞君适老师,经常带他们去野外采集标本,教他们解剖蚯蚓、青蛙。学校的实验室整天对学生开放,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多门选修课,到高中二年级学校又开设了第二外语。

  父亲对母校念念不忘,不光是老人家的怀旧情结,更是对当时师大附中良好的教育氛围的怀念,是对那样一批有着崇高师德师风的名师的怀念,也是对附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怀念。大家知道,父亲晚年以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特别关心教育问题,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被称做“钱学森之问”。对当前的学校而言,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还教育本来面目,以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前途着想的开阔胸襟,培养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庄敬自强,砥砺奋发。这都是亟待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钱永刚(作者为钱学森先生之子,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