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裸画的审美与审丑
11月7日,湖北美术学院门口树立一张长宽均约4米的全裸女性画像,过路的部分女性采取回避方式快步走离,男性路人拍照留念。(《武汉晚报》11月8日)
对一幅巨型全裸女性画像的看法,一定是淫者见淫,智者见智,美者见美,产生争议,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对于艺术品的欣赏,得出什么样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者自己。
我想,如果美院门口展示的不是不出名的《幽谷》,而是戈雅的《裸体的玛哈》,或者是霍夫曼的《田园风光中的浴者》、布格罗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泽诺比亚》,估计都会迎来赞声一片,即使是以调情为主题的裸画,换做是波因特的《出水芙蓉》,估计也不会产生争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艺术和世俗道德之间,很多人自然不自然地会有双重标准。这在内地的教育领域,是屡见不鲜的,香港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抗议,被赞为“大学之大”,在广州美院发生的学生脱衣抗议领导讲话冗长,又被斥为“大学之丑”。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不仅是问的教育,也是问的社会。我们在解读历代大师笔下的美丽裸体画时,一方面会说裸体画本身表现的人体客观外形的美带给人享受,另一方面也会说裸体画表现出的精神气质会带给人以冥想,这是精神气场美。如果说湖北美院门口的巨型全裸女性画像,有缺憾,就是缺在对人们的审美观给予适当地引导,完全任由欣赏者自己去解读。
世界上到处都是美,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世界上也不全都是丑,只是因为我们丑陋的心灵、偏颇的思想、狭窄的心胸,让我们难以从丑中审出美。我们都站在道德的高地对社会现象指手画脚,但面对“小悦悦”,不少人却表现出了道德上的冷漠,而恰恰是那一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捡垃圾的阿姨,表现出了道德之美、人性之光。审美与审丑,都是感觉上或者精神上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我们信仰中的那点坚守。
(作者系时评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