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数字技术塑造新文化产业 学者担忧冲击传统出版(3)

2011年11月11日 17:2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数字技术塑造新文化产业学者担忧冲击传统出版(3)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文创之星

  3D影像让孔子向世人“开讲”

  本报记者 陈涛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号展厅里,最热闹的当属会“说话”的孔子。名为《子曰》的展台被布置成孔子讲堂,正中央为孔夫子像。“请问何谓孝道?”“子欲养,而亲不待。”北京蓝深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起的“穿越时空,对话孔子”展台前,一位8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帮助下与孔子展开对话。孔子话音甫落,一段旁白徐徐流出: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学会关心他们。展台工作人员王光煦解释说,“孔子文言文开讲是将聆听者带回到历史语境,而白话文解说则是便于更多人理解。”

  事实上,早在去年文博会上,蓝深公司就推出过能实现互动体验的“蒙娜丽莎”:她边摆动优雅手势边回答参观者诸如“你为何神秘发笑”的问题;而更早的2009年,曾联合TCL开发和组织了包括《尼罗河两岸的生活》、《最后的晚餐》、《掷铁饼者》、《拾穗人》、《向日葵》等在内的“世界经典艺术多媒体创意展”。“3D技术的使用是让参观者更乐于接近中外传统经典,寓教于乐。”公司董事长王辉介绍说。

  在创立蓝深科创之前,王辉经营着一家公关公司。他至今依然津津乐道于当年为诺基亚中国20年布设品牌推广活动的情形:没有选择工业展厅模式,而是搭建起艺术味十足的文化展厅。考虑到艺术内涵越丰富,公关成本越高,王辉最终选择退出,进军3D创意行业。大学主修西方文学的他最初将目光瞄准了西方经典艺术作品,利用巡展的模式展示他和同事们利用先进科技创作出的动态“耶稣”,以及梵高的“向日葵”。

  去年起,《夜宴图》、《兵马俑》等一批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3D作品相继在蓝深破茧而出。“相较于透视、解剖风格的西方艺术,把中国艺术复原为动态形式难度更大。”王辉解释说,首先是年代久远、研究资料稀缺,其次是作品内涵颇丰,需要添加内容众多。公司选择的第一个作品便是最难啃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夜宴图》,图中40多个人物皆有名有姓。韩熙载家伎王屋山正和着“南音”跳《六腰舞》,在画作只是一瞬,而多媒体呈现却是一个完整过程。“找舞蹈、音乐方面专家前期筹备就花了3个月,随后三四十人的制作队伍又用了3个月建模。远远难于动态《清明上河图》。”王辉介绍说,团队最终还依据画上诗句以及当时时局再现了韩熙载送客时的落魄景象。“我希望通过多维形式,让这枚古代艺术的活化石为更多人熟知、品鉴。”

  画作的最终动态复原得益于蓝深公司拥有的世界顶尖3D立体拍摄系统。“科技手段只是为文化插上一双新的翅膀,终极目的还是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在王辉看来,创意才是自己所从事行当的内核。于是,他不断发掘人类经典文化内涵,并在事业起步不久即果断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参观者对本民族的东西会有种天生亲近感,而我们自己优秀的文化也需要被传播到国外去。”王辉透露,明年1月,公司还将携《兵马俑》等多部3D作品赴奥地利参加多媒体技术展示,而英文版《子曰》也已制作完成,将与《庄子》、《孟子》等一同赴国外交流。此外,公司正积极与国内一些中小学接触,希望这些产品能走进课堂,推动德育教育。“科技手段带来的互动性、参与性必然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主动性。”王辉说,这将是继巡展后,公司又一盈利模式。

  奥运主场馆设计人员亲临北京文博会:

  “伦敦碗”赛后将拆除大量坐椅

  (记者 刘宇鑫)伦敦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公司Populous高级总裁理查德·布雷斯林昨天现身文博会体育设施建设与场馆运营论坛,描绘了奥运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可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伦敦碗”将作为社区体育场用来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其他大型文体活动;处于体育场上部的5.5万个座位,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被拆除。

  “伦敦奥运会大部分采用临时赛场,因为一旦建筑是永久的,承办城市就要为这些场馆未来的经营方案作出详细考虑,而且在50年的场馆运营期里,维护场馆的成本是建筑成本的两倍。”理查德·布雷斯林解释说,临时建筑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伦敦的奥运赛场主要分成4个区域,奥林匹克公园场馆群、市中心场馆群、河边场馆群以及外围场馆群,相对比较集中。让理查德·布雷斯林最为欣赏的,当属公路自行车比赛场地和沙排场地的选址——前者可以用上皇宫前的广场,后者更是计划临时搭建在唐宁街10号的门前。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大多数场馆将会被拆除,手球、游泳、自行车、曲棍球四个比赛项目的场馆将会被保留。和“水立方”相似,赛后游泳馆的座位数量将会大幅减少,从2.2万个减至5000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