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会场变“明星主持”
(记者 王砚文)提词器、摄像机、无线麦、监视器……一切看起来俨然是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不过这儿不是摄影棚,而是在文博会的主展馆里。昨天,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把品牌栏目《光影星播客》的演播室“平移”到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平时只能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纷纷坐上主持人的高脚凳,过了把明星主播瘾。现场体验录制后还能拿到自己录播的DVD光盘,这更让不少人大为惊喜:“带回去给家人看,我也是主持过央视节目的!”
在“演播室”外排队等待“录节目”的何兴远,几分钟内屡次抬手整理自己的西装外套,“一般人平时上电视的机会都少,何况还是做主持人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头一次碰到这种活动,好新鲜的。”等了一会儿,工作人员示意何兴远可以录制了,他走进室内,笔直坐在高脚凳上,目光却忍不住四下打量:“灯好多啊,有点热;我看着这个照念就可以了吗?”摄像机红灯一亮,何兴元似乎立刻忘了紧张,进入状态的他按提词器说得有模有样:“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的何兴元……”
5分钟从“演播室”里出来,何兴远满脸意犹未尽:“可惜全是照着台词念的,我应该自己发挥一下,说说家乡的事儿。”他给自己打65分,认为表达尚可,就是声音不够好听,“试过了才知道主持人就是专业,被那么多灯打着还说得那么顺溜儿。”说话间,工作人员把刚刚烧制好的DVD光盘送了过来,何兴远挥了挥光盘:“一定要回去跟亲朋好友分享下,让他们也来,太有意思啦。”
一本书最快4小时运抵书店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昨天,文博会台湖国际图书分会场在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开幕,60万种出版物吸引了许多读者。但令读者陌生的是,该中心还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配送设施,各类出版物迅速分销扩散至北京周边地区,并辐射到全国各地。
出版发行物流中心由北京发行集团投资建设,占地460亩,建成4年来,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出版发行物流中心。
占地12.5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是其中一部分,配送中心外观像一个巨大无比的集装箱,简朴的外观下却深藏着现代化的出版物流秘密。“图书运抵配送中心后,送达书店至少经过7个步骤。”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主任邵永胜说。
配送中心门外,配送货车一字排开,车门正对着卸货区。工作人员对应清单,卸下包件,神气的小叉车也在一边忙碌着。在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掌控下,小叉车轻松托起装有图书的托盘来回穿梭,把一家家出版社的图书运到收货区。
在收货区,工作人员从每种书中提取一本样书,送到“信息录入室”进行信息分析。在这里,每一本书的定价、书名、作者、分类、出版日期、页数等基本信息,都要被输入到电脑中,为下一步的图书物流做好信息准备。工作人员江峰说,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这里的每名工作人员一天要输入300本图书信息。
信息处理完毕,图书被送进待入库区。这个区域非常壮观,10个区共有51排货架,每排货架少说也有10米长、3米高。工作人员孟敏开始为图书入库,只见她用手持机在书上一扫,相应的储位信息指令便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按照这些信息,她将图书放入到了相应的储位。而这些信息还将被发往各地书店,供书店采选。
接下来,根据各地书店的需求信息,图书将从待入库区出发,走向它未来的征程。
图书首先要进入主配线。物流中心共有10条主配线,每条线有100个口,每个口都对应着一家书店或批发公司。主配线每个口上放置着一个塑料大箱,箱子的侧面标注着各家书店的名字。工作人员董文雨用扫描枪轻扫了一本《千年一叹》,花市书店箱子上方的指示灯开始自动闪烁:“3本”。于是,董文杰一路小跑将3本《千年一叹》投入到箱体内。
根据自动识别系统的指示, 放在主配线上的箱子会沿着流水线自动到达指定的端口,等待当天夜深人静的时候送往书店,第二天一早便能上架与读者见面。邵永胜说:“出版社送到这里的图书,确保能在24小时内配送到书店,如有急需最快4小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