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往文化强国之路:“软件”建设要避免形象工程

2011年11月14日 18:4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吹响了进军文化强国的号角。

  当前,中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文化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紧迫而繁重。

  连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始集中开展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阐释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解读全会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从中央的要求看,各地也将参照这一做法,结合各自实际,编写宣讲材料,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针对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更好地解疑释惑,加强正面引导,帮助人们全面准确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6个方面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紧扣影响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涵盖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抓好的基础性战略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其中,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文明风尚。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包括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加大优秀文化产品宣传推广力度等。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注重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在重点领域规划和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统筹规划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其中,要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切实配备好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干部,重视发展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扶持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在全面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中,中共十八大将于明年下半年召开,根据中央的部署,要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在日前结束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上,48位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已经开始讨论落实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具体策略。共识已经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明确责任、各方参与,形成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文/韩冰)

  通往文化强国之路

  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只有这条发展道路,而没有别的发展道路,能够指引中国实现文化的繁荣昌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冰

  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以下简称研讨班),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报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刘云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我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继承和创新发展,体现了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这一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以什么为指导、沿着什么方向、按照什么要求、围绕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为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和路径。

  研讨班上,来自北京、安徽、河北,以及中南传媒、长影集团的代表介绍了各自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就。为研讨班授课的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只有这条发展道路,而没有别的发展道路,能够指引中国实现文化的繁荣昌盛。

  “唯一正确道路”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刘云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刘云山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权威人士看来,沿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个提法,是有继承性的,从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发展脉络清晰,一脉相承。

  刘云山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就是植根民族历史文化土壤而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

  刘云山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决定》提出,要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在权威人士看来,这“五个坚持”符合我国文化发展规律,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

  权威人士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集中体现了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实际需要和战略选择。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国家不可能兴盛强大。过去曾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事实证明不行,一定要按照我们自己探索的道路发展,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