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往文化强国之路:“软件”建设要避免形象工程(2)

2011年11月14日 18:4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作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

  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对本刊记者说:“现代社会有两个特点:一是决定国家存亡兴衰,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二是文化与经济越来越紧密融合。文化要深入人心,需要利用市场、利用经济手段;经济要发展,产业要提升,离不开文化的融入。经济建设解决物质问题,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文化解决精神问题,解决人心问题;政治是经济良好运行、文化健康的保障。”

  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4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容纳就业多、附加值高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据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臧世凯介绍,安徽省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后,省属文化企业经营性资产,由改革前不足30亿元增加到300多亿元。出版集团总资产由转制前的21亿元增长到目前的93亿元。

  “北京在全国各省区市中较早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说,“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过去五年年均增长20.3%。从业人员122.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1.9%,年均增长8%;实现收入7442.3亿元,年均增长21.6%;资产合计达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利润总额429.8亿,年均增长31.3%。按照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2010年北京创造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5.63%。”

  刘云山在研讨班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强基固本之路、以人为本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观念和基本要求贯穿到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在改革创新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引领发展新潮流。

  权威人士认为,建设文化强国,要总结、借鉴经济发展中的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文化发展要走科学发展之路。文化发展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群众赞成什么我们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建设什么,文化产品不是靠领导、专家检验,而要靠人民群众检验。

  刘云山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提升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参加了研讨班结业式。刘延东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刘延东说,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文化发展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硬件与软件建设有机统一,坚持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教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坚持文化传承、学习借鉴与文化创造相互支撑。

  祁述裕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公众共同遵守的价值观,或者提出了这样的价值观,但公众不认可,也不自觉践行,这个国家一定缺乏凝聚力,一定是一盘散沙。实际上,中国是有大家认可的价值观的,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这些传统价值观现在仍然很有生命力,也是维系中国文化认同的基础。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在发生变化。如何确立既与传统相连,又能体现现代特点的价值观,还需要探索。”

  据测算,2015年前后,中国的文化消费可能会达到每年4万亿元,而现在刚刚超过万亿。权威人士认为,应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政府主导,不能推卸责任、推向市场;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

  权威人士强调,要坚持文化发展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文化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并存,是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独特问题。提出“更好更多”而不是“更多更好”,体现了思路的创新,体现了对数量质量辩证关系的把握。当前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需求强烈,一方面,中国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要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特别是文化产品短缺的地方,一定要尽快解决“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防止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在更好上下大工夫。

  权威人士指出,文化的“软件”建设体现在思想内容、体制机制、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短期难以看到成就,容易被忽视,一定要避免追求形象工程和形式主义,要重视内容建设,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和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

  祁述裕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仅仅是开始。关键是思想要解放。没有思想的突破,改革创新就无法落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