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势必走向深层次、推向全方位,全新的产业格局将加速形成
◎数字出版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将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传统出版行业需要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问题
◎出版业应勇于担当历史使命,自觉肩负起弘扬传统、传承文明的职责
◎孕育一流的出版产业集团,最终的保障是制度与人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指出要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国。在这一时代机遇中,我国出版产业该如何把握机会、顺势而上,实现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出版集团战略发展部主任茅院生、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姚文坛等业内人士。
记者:在新的时代形势之下,我国出版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出版业的改革会呈现什么趋势?
茅院生: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势必走向深层次、推向全方位,全新的产业格局将加速形成。具体而言,出版产业的发展形势可以概括为:一种预期、一场革命、一个格局、一种趋势。
“一种预期”即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预期。十七大报告、“十二五”规划将文化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文化发展战略具体化,国家在资源、资金方面的投入将大幅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国家的大力推动为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场革命”即出版数字化革命。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媒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媒体间的交叉、融合和竞争无情地摆在了传统传媒业面前,促使传媒企业开始跨行业、跨媒体经营。这场由新兴科技推动的产业革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产业的边界将不断扩大,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
“一个格局”即我们将迎来集中度更高的产业格局。通过组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我国的文化产业集中度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可以想见,在中央资源配置与市场自主竞争的双重作用力下,各集团之间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产业集中度必将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必将得到迅速优化。
“一种趋势”指国际化趋势。目前,国际间文化传媒企业兼并重组更加频繁,我国文化传媒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参与两个市场竞争的前景更加广阔。传媒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和跨国管理的便捷,使得文化企业的跨国发展成为潮流。
记者:当前出版界的一大机遇,是国内一些大的出版集团,已在积极试水数字出版。数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到何种水平?我国的数字出版取得了哪些进展?
姚文坛:在国外,数字产品的收入在出版机构的整体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据美国出版社商协会的调查,美国2010年电子书销售额比例较2009年增长一倍,占美国整体书市的15%—20%;据英国发行商协会的调查,英国电子书销售比去年增长20%,达到1.8亿英镑。在国内,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达到1051亿元,而作为主要产品的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的收入不到总收入的3%。其中电子书仅占24.8亿元。所以,传统出版行业怎样面对数字出版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将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传统出版行业需要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问题。
我国传统出版行业近些年在数字出版领域做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包括各大出版集团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易文网、四川新华文轩推出“九月网”、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推出“大佳网”、安徽时代传媒推出“时代e博”、天津出版集团推出“天下出版网”;不断推出数字出版产品,手持终端的运用显著加强;数字出版实现了跨行业快速发展等。而且,一些硬件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也加入到数字出版的大军,比如汉王科技研发的“汉王阅读器”与“汉王书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在杭州和长沙建立的阅读基地等。
记者:不论出版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出版的核心,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应该如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李岩: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出版重要典籍文献、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都有十分明确的表述。出版社应该勇于担当历史使命,自觉肩负起弘扬传统、传承文明的职责。
中华书局作为以“弘扬传统、传承文明”为宗旨的百年老社,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出版基金以及各类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出好代表时代研究水平的文化精品和标志性出版物,以及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优秀作品。其次,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文化建设,大力编写国学教育课本和传统文化基础读本,与社会各界合办各层级的国学教育机构和传统文化普及课堂,争取国学教育进课堂的契机,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再次,充分利用新技术传播手段和信息渠道,在传统媒体与新兴信息数字技术整合平台上力求突破。最后,积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外民众在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沟通、理解与交流。
记者:有人提出,文化行业迅速发展的一个表现是涌现一流的文化产业集团。我们距离世界一流的文化产业集团还有多远?
茅院生:国际一流传媒集团大体上要满足三个标准:具有相当的企业规模、相当的国际社会影响力和相当的资本实力。以收入规模为例,国际主要出版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都超过了10亿美元。按照上述标准,中国的出版产业离国际一流的文化产业集团还有一定距离。我觉得要改革发展、孕育一流的出版产业集团,最终的保障是制度与人才。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包括确保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以工作平台和公正评价,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这是确保各项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促进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早就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之中。我们必须做的,是建立国际视野,树立产业思维,进行必要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文化企业只要为自己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标杆,向本领域最有竞争力的国际文化传媒企业看齐,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树立逐渐超越他们的雄心壮志,那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文化传媒集团必将在中国诞生。本报记者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