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的人类忧伤
当一部作品被很多世界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称为伟大,你是不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元素买通了他们的口径,到底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堪称伟大?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2666》时间。
2666的最终意图
我对通读翻译作品心里总是有些憷头,通俗小说还行,谈感情谈战争谈杀人放火什么的,我倒都能看进去,唯独对展望全人类的大部头作品没信心阅读,太厚重了,光书本身就跟字典似的。很多人说《2666》超越了《百年孤独》,说实话,《百年孤独》我就没看进去。打算拿这本厚厚的《2666》挑战一下自己的阅读耐性。
开始以为这是本科幻小说,但书名“2666”在书中从头到尾没有提及。作者波拉尼奥没有说明,译者赵德明解释说:在波拉尼奥的另一部小说中曾提到2666年的坟墓。可见这个“2666”多么意味深长。打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强烈要求,必须点题!否则作文分全没。可老外写个小说愣能“文不对题”,而且让全世界人民集体阅读,太牛了。
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也很有意思,在他生命中的前四十年,写诗,革命,吸毒,流浪,生病,总之,几乎什么都干过,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除了写小说,又几乎什么都没干,2003年波拉尼奥因等不到肝脏移植过世。波拉尼奥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2666》在2004年出版西语首版。据称初稿是作者死前交给出版人的,而《2666》全书的出版也是作者生命中的最后五年最为关心的问题。今天阅读这部作品,也许波拉尼奥的最终意图我们永远无从得知,就像这部书中一直在回避的“2666”一样。
人人都爱波拉尼奥
2008年,纽约的出版商出版了一部将近千页的小说《2666》,作者是一位名叫罗贝托·波拉尼奥的智利作家。其时许多人认为,正当美国金融大崩溃之际,出版这么厚重的纯文学作品,还是翻译小说,无疑是自杀行为,然而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出版当日,在曼哈顿东村一家酒吧外,沿着街角排起了蜿蜒的长龙。他们是来参加《2666》的预售和讨论会的读者。
作为一部在作者身后才付梓的作品,《2666》受到了来自西语世界和欧美舆论的广泛关注:“超越《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长篇小说的里程碑”“波拉尼奥将长篇小说提高到一个令人感到眩晕的新高度”。而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更是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在2008年英文版出版后,《2666》更是赢得当年度的全部赞誉,如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之一等等。
千呼万唤始出来
几年来,中国的读者似乎从未停止过对这部名为《2666》的作品的期待。微博豆瓣、大小媒体总是不断有人询问中文版出版时间。有人还自发先行读完了英文本,精彩的书评为这股风潮推波助澜。网络上,读者自发创作的“爱波体”和“2666体”一发不可收拾——“从静安别墅93号到136号,人人都爱波拉尼奥”“从八里庄到六里桥,人人都爱2666”。“2666体”接龙进行中。在上海,一家以“2666”命名的咖啡馆开张一年,成为沪上文艺新坐标。那是一群热爱《2666》,也热爱波拉尼奥的读者,为了纪念与珍藏。那里门前挂着波拉尼奥的肖像,馆内藏有波拉尼奥最全的各语种版本作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