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优秀论文颁奖暨校园文化座谈会举行
当代批评家热议网络文学
本报记者 秦 雯
11月11日,《南方文坛》2011年度优秀论文颁奖暨校园文化座谈会在广西教育学院举行。作为中国文学评论界的一个重要奖项,《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从2001年开始评选,至今已持续11年,经过评委会的严格评选,今年共有6篇论文获优秀奖。颁奖仪式结束后,吴义勤、孟繁华、张新颖等我国老中青三代批评家会聚一堂,与我区高校师生代表一起交流了对当代文学的看法,并对当下网络文学流行的现象进行了剖析。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契合,其历史化、经典化的进程尚未完成。老一辈作家往往有国家民族宏大叙事的担负,试图在文学中处理现实主义问题,而年轻的“80后”、“90后”作家则没有这种自我负担。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曾带领其研究生进行了6年的主流文学期刊阅评(人称“北大评刊”),在她看来,中国当代文学应是关于当下国人生存境况的文学描述,是对当代精神的把握,必须反映时代精神的征候。
在谈到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问题时,批评家们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供了不少建议。孟繁华认为,当今时代,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学人口的分流,比如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韩寒、郭敬明两位“80后”作家,其风格迥异;而现在读者可以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家或作品,换言之“必有一款适合你”。巴金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批评家周立民认为,如今经典作品的阅读率在下降,不少作品成为经典后就进入了庙堂,普罗大众反而较少阅读其文本了;他鼓励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来了解作家的文学乃至人生态度,而不是只通过文学评论来了解作家或作品,以免造成“误读”现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梁鸿认为,文学与作者、读者的自身情感、现实血肉紧密相连,人们从文学中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如果从思考自身出发去读文学、写文学、评文学,就会有新的感受。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批评界对其关注热度也持续升温,邵燕君在其获奖论文《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中大胆预言——中国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打破了主流文坛的统一格局,如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很可能将是网络文学。她认为,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与传统文学不同,其在集团化的资本运作下呈现出大众文学的态势,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深层的精神欲望,文学批评者必须重新选择工具方法来研究这一文学现象。她指出,目前网络文学的批评现状是“有发言权的不懂行,懂行的没有发言权”,而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青年,研究网络文学会较老一辈批评家更具有先天优势。
青年学者黄平就是“80后”批评家的代表,他透露自己将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以热门网络小说《步步惊心》为切入点的网络文学研读选修课,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在黄平看来,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源于人们试图在幻想中解决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焦虑,当今文学“阴性文化”兴起,流行文化、网络文学都呈现出女性化特征。他举例说,致力于打造女性阅读品牌的“悦读纪”在校园里公开招募作家时,就打出了“每个女生都是作家,只要你有公主梦”的广告;《步步惊心》等穿越小说以女性视角切入,从人物设置到故事架构也都体现了对女性的观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